2.1 光的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光的传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2-28 22:33:29

文档简介

光的传播
一 本教学设计基本说明
1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光学
2 年级:八年级 上册
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所属章节:第二章 第一节
5 学时数:45分钟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归纳整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 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了解光可以反 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的宏大
内容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是反射、折射现象的基础,可以提高同学热情,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设计思路
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条件为核心,重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处理本节课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将“光的传播”作为探究课来处理,可以强化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将本课题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课。设计引入课题从脑筋急转弯“没切开的西瓜里面是什么颜色的?”以及一系列的关于光的知识的问题开始,以激发学生认识光的兴趣。随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他们自己可以在那些地方看到光,随后老师展示大量的图片,以说明光是无处不在的。随后教师提问“人眼怎样看物”,让学生讨论,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化,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自行总结得出结论。达到所学有所用的同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察,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2分钟)
情景一
脑筋急转弯:夏日炎炎,人们喜欢吃西瓜解暑,那么请问:“没有切开的西瓜,它的里面是什么颜色的?”
答:黑色,因为没有光传入西瓜里面,那么里面就是一片漆黑
情景二
设疑:你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月有圆缺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先有闪电后有雷声吗?
……
回答:红色、白色、黄色……
感叹:原来如此
学生思考
可观察到学生回答很积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简要解释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观察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有了迫切的了解光的欲望
让学生带着为题进入课堂,让学生从课堂中寻找答案
新课教学
1 光源(3分钟)
2 光是如何传播的(14分钟)
3光线(3分钟)
4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2分钟)
5光速(5分钟)
1 光源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在那些物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光?
总结:我们把自身能过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还有很多光源,请看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对上面所涉及到的光源进行分类吗?
设疑:月亮是光源吗?闪闪发光的钻石是光源吗?
2 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打开激光筒,正对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光斑
设疑:光是怎样从激光筒传到光斑处的?
提问:“沿直线传过去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点评、提问:你是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的,猜的很好,但是光是猜想是不科学的,我们得用事实说话,应该怎样得到让人信服的结论呢?
指导:
收集信息:同学们,你们通过实验得到了那些信息?
点评:怎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两位同学能不能为我们演示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发现了导致结果不同的问题没有?
点评:很好,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设疑:同学们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吧,它是怎么形成的?
点评:作示意图解释该问题,并且强调是由于某一地区的空气分布不均导致光传播过程中方向发生了弯折
提问:同学们,总结起来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3光线
类比讲授:同学们,在数学上我们为了研究某些问题会做一些辅助线,比如角平分线,垂线……
我们今天也引入一条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举例:
图一 蜡烛发出的光的传播
情况
图二 手电筒发出的光的传播情况
提问:在蜡烛四周和手电筒前方真的存在光线吗?
点评: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光线是假象的,不是真实存在的
4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设疑: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呢?
提取学生信息
归类整理
图片展示:影子的形成
图片展示:日食、月食的成因
讲解:简要讲解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动情况导致会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以及月有盈缺。
图片展示:小孔成像
补充:小孔成像光路图
设疑: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有哪些应用
补充:射击瞄准,列队,目测刨木是否水平……
5光速
活动:同学们,跟老师做下列动作,“闭眼,睁眼”
设疑:在刚才的过程中,我们感觉一闭眼,眼前一片漆黑,一睁眼光就进入了我们眼睛,说明了什么?
点评:对,非常正确,光的传播确实很快,那么它传得到底有多快呢?
举例:课本图2.1-6
讲授: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速度取为
C=3.0X108m/,在水中或在玻璃中光的速度会减小(并对比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强调在真空中光可以传播)
设疑:同学们,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点评: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光传播的迅速了啊!
回答:太阳光,灯光,蜡烛的火光,电脑屏幕的白光……
……
回答:太阳,萤火虫,水母等物体称为自然光源
电灯,手电筒,点燃的火把等称为人造光源
思考讨论
回答:月亮和钻石都不是光源,它自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光
猜想
沿直线传过去的
回答:走夜路时,手电筒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的
电影院的放映机里传出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回答: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探究1: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探究2:光在水中怎样传播?
探究3:光在玻璃中怎样传播
学生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3: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4:光在玻璃中不沿直线传播
学生3、4:分别演示其小组的探究3的实验
其他学生观察
讨论分析
回答:同学3是把激光筒贴着玻璃,而同学4的激光筒发出的光是先在空气里面传播,然后射入玻璃中的
回答:光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回答: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回答:没有,光线只是为了表示它们发出的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二引入的
学生讨论
学生1:人的影子,树荫、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动手:和教师一起作图
学生讨论
回答:激光准直
回答:说明光的传播非常的迅速
观看图片:哇,光传播得好快啊
回答:光的传播速度远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以生产和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经验为对象,
?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思考问题
体现实验的必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初步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归纳整理实验结果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说明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情况而引进的光线概念,为说明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做铺垫
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在变化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去探究。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巩固“光线”的知识
学会分享信息
拓展知识面
通过小活动亲身体验光的传播非常迅速
先建立形象直观的了解有助于随后抽象的数据展示
课堂小结(3分钟)
提问:同学们,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点评:很好,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都不小,那么以后同学们也要能够用实验这一方法来帮助自己学习
回答:
学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在传播过程中被障碍物挡住了
学生2:我们用光线来帮助我们研究有关光的问题
学生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0X108m/s
学生4:我通过实验解决了自己的困惑
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提醒学生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使他们乐于参与以后的实验教学
自主阅读(3分钟)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后的科学世界,并找出后面3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认真阅读,寻找答案
拓展知识面,感悟宇宙的宏大

四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与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这一问题设置为分组探究活动,这样开展的好处在与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们知道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学习物理的一重要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又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注重让学生“想、看、说、感悟、表达”,注重体现了课堂的“导”与“悟”,是学生更加乐意接受课堂,从而收获成就感。
在这次就学活动后我思考了下列问题:
1对于光在空气或水中传播这一现象,观察不是很明显。而对于在空气中加烟雾,在水中加牛奶等措施,要想到又有困难,这是老师可以指导,但是再讲光线时一定要再次强调是在里面加了东西,而不是光线实际存在的,这样避免了学生误把“光线”当成“光束”
2、对于“均匀介质”这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很多老师用的是看日出的时候“看到的是没有升上地平线的太阳”,那么对于这个现象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也没听说过,而相反因为空气分布不均,引起光的折射的“海市蜃楼”的现象,很多学生有所了解,听起来也会更有兴趣。另外,后面要进行的“日食”与“月食”的讲解时,会用太阳光被月球(地球)挡住,也就是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现象,那么学生会不会问同样是太阳的光,在日出时会弯折,那日食时会不会弯折呢,如果弯折不是就没有日食现象了嘛?
3、对于“日食”与“月食”现象的讲解,可以适当的讲授日、地、月三者的运动关系,而不是为了不影响本节重点的传授,而完全不进行说明,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件19张PPT。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脑筋急转弯在西瓜未切开时,它的中心是什么颜色的?
答案:黑色
原因:因为没有光进入西瓜的中心,就如漆黑的房子里面你看到的全是黑的,又如你一闭眼就无法分辨颜色了!为什么先有闪电后又雷声?怎样开出又直又长的隧道?为什么人有影子?
……你想知道吗?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无处不在的光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一 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蜡烛,霓虹灯,电灯,手电筒,点燃的火把等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人造光源:蜡烛,白炽灯,手电筒等二 光是如何传播的猜想:光沿直线传播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由空气进入玻璃
光在空气中传播
光在水中传播
光在空气中传播
直线直线直线折线验证光线: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蜡烛,电灯手电筒,射灯二 光是怎样传播的举例: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皮影戏等现象解释:影子的形成
月食
日食太阳地球月球2 日食太阳地球月球3 月食三 光的传播速度光速:光在真空或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C=3.0×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四分之三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三分之二
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天文学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自身能过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光线(假想)光在真空或者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0X108m/s巩固练习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
A 红光满面 B 金光灿灿
C火光冲天 C 波光粼粼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3X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D任何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C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不沿直线传播
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只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