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2.下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其文明却没有延续下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外族入侵,下列曾占领并统治古埃及的国家是(??? )①波斯帝国 ②蒙古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6.“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规定各等级地位世代相袭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7.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事态的变迁。下列对金字塔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 B.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C.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D.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8.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500年以后,侵入印度逐渐建立起许多小国家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希伯来人?? ??D.阿拉伯人
10.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
A.金字塔的国度 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C.种姓制度的产生?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1.亚历山大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采取巩固统洽的措施有(??? )
①各个击破 ②抵制外族入侵 ③加强中央集权④制定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李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 )
A.公元前2000年?B.公元前2200年?C.公元前2400年 ?D.公元前3500年
14.如图展示了象形文字,该文字最早的发明者是(??? )
A.中国人 ?B.古埃及人? ?C.古希腊人? D.古印度人
15.古代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先后经历了近3000年的历史。这一世界文明古国,最终被谁所灭(??? )
A.罗马帝国? B.马其顿王国 C.古希腊? ?D.波斯帝国
16.古埃及文明完成初步统一是在(??? )
A.约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070年? ?D.公元前525年
17.一书中曾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由此看出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 )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为地主阶级的利益着想
C.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 ?D.维护法老的权益
18.“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他”是指(?? ?)
A.尼罗河? B.埃及法老? ?C.金字塔?? D.狮身人面像
19.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一历史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埃及建筑技术日趋落后 B.埃及经济日益凋敝?C.王权逐渐衰落?D.埃及厉行节俭之风
20.埃及考古学家打开了在吉萨高地金字塔区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棺。石棺的发现,更加证明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建造的。下列关于金字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巨型陵墓 B.它是埃及国王权力尊严的象征
C.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D.它是国王和奴隶主智慧的结晶
21(2018十堰中考25.)大河流域因适宜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而成为上古文明的摇篮,下列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是( )
A.万里长城 B.金字塔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东正教圣索非亚大教堂
22.(2018绥化中考14.)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天方夜谭》 D.《金刚经》
23.(2018张家界中考17.) 时空穿越,小明同学准备到被为“金字塔的国度”去旅游,应该去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4.(2018张家界中考19.) “阿拉伯数字”非常重要,现实社会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它的发明和传播。不仅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多方便,而它的真正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代罗马人
25.(2018长春中考11.) 下图中的古老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域,它曾记载了哪一文明古国的历史 (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代印度 D.中国
26.(2018赤峰中考14.)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汉漠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曾经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马可?波罗行纪》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27.(2018徐州中考2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28.(2018沈阳中考7.) 古埃及文字(见下图)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产生出来的。埃及人依靠那些代表动物、事物、地方和人的复杂符号来表情达意,记录活动。由此可知,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埃及的文字是( )
A.楔形文字 B.梵文 C.象形文字 D.字母文字
29.(2018沈阳中考8.)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0.(2018重庆B卷11.)右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材料二: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当时的新思潮、新教派,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外道异学”。据说当时有“大大师”“六十二见”或“九十六种外道”。——《世界上古中古史》
(1)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请写出它产生的地区及创立者。
(2)材料一的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是针对哪一制度?
(3)材料二中古印度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类似于我国古代哪一局面?
(4)根据材料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情况。
32.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
(1)图1反映的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
(2)图2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等级制度?其中把持着神权的等级是什么?
(3)图3反映了那一地区的什么制度 ?该图最底层D代表哪一阶级?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4这一美丽的景观应该是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A 24.【答案】B
25.【答案】A 26.【答案】D 27.【答案】A 28.【答案】C 29.【答案】A 30.【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0分)
31.【答案】
(1)佛教。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2)种姓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2.【答案】
(1)奴隶主阶级;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古印度;婆罗门。(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农民;封建主(或地主)和农民。(4)尼罗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