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9 08: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上

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新知导入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
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为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
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受降城之夜显
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
发出思乡情愫。
知背景
新知讲解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读诗句
新知讲解
记拼音
闻笛

受降
xiáng
回乐烽
fēng
芦管

新知讲解
知作者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
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
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
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
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
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
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
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江陵,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李益像
新知讲解
解诗题
诗题意思:此诗是写戍边将士月夜登上受降城闻见芦管悲声,而抒写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回乐峰前沙似雪,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句意: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一样,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一说,当作“回乐烽”。
句意: 受降城外的月色洁白有如秋霜。
新知讲解
明诗意
不知何处吹芦管,
何处:什么地方。
芦管:笛子。
句意:不知什么地方吹起凄凉的芦管笛声,
新知讲解
明诗意
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尽:全,都。
句意:一夜之间戍边的将士们没有不眺望故乡的。
课堂练习
译古诗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新知讲解
明主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边塞的荒寒及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
课堂练习
析古诗
前两句写夜王登城遥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
这样宁静如果不被大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那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为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扩散,愁思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免的。
拓展提高
悟诗情
1、简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这是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
拓展提高
悟诗情
2、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的第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
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之情。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比较悦读
3、阅读李益下边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理解提高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前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后首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情感。
2、这两首诗都写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做铺垫;后诗借大眼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归怨。
作业布置
理解运用
3、这首诗描写“色”的诗句是:
4、这首诗描写“声”和“感”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