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方案一方案二其它测量方法方案三方案四实验器材方案不同,选择的仪器不同。
选择实验方案时,要求:
安全可行
测量精确
便于操作问题探讨1、课本上为什么要用“水果电池”?
2、课本上【实验方法】部分给我们提供了几种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
3、使用“水果电池”有什么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方法一:平均值法
测量多组结果,计算出多组E、r。求平均值。
方法二:图像法
把测量的多组结果,描绘在IU坐标系上。根据
得, ,I是U的函数。
绘制直线:让尽量多的点在该直线上,或是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
直线与U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直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例1. 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利用平均值法分别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 ,电池的内阻 r = Ω .1、根据表中数据选出其中两组,计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重复1,计算多组E、r。求平均值。处理方法:例1. 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图中画出U—I图线,并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 ,电池的内阻 r = Ω .······1.480.75误差分析除读数时存在“偶然误差”外。本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因实验原理存在“系统误差”。方案一方案二误差分析--方案一方案一考虑电压表分流误差分析--方案一方案一真实值测量值当外电路电阻为零时,U等于0。误差分析--方案一方案一考虑电压表分流结论:误差原因: 电压表的分流使A的读数变小。测量值r测实际是V与r的并联值。误差分析--方案二方案二考虑电流表分压误差分析--方案二方案二考虑电流表分压 电流表的分压使测量内阻增大。测量电阻是A的内阻与电源内阻的串联和。结论:误差原因:误差分析--方案二方案二考虑电流表分压实验器材方案不同,选择的仪器不同。
选择实验方案时,要求:
安全可行(方案可行、保证仪器安全)
测量精确(尽量减少误差)
便于操作举例说明 例.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待测电池、开关和导线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以达到测定目的 ( )
A. 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B. 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
C. 一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
D. 一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举例说明例3: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电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① 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号或字母标出)
② 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
E= ______________
r= ________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 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量程0.5A的电流表(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电键K、滑线变阻器R′、导线若干。器材要求作业:课后:习题2、3。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