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城北初中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城北初中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25 18: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城北初中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08.12. 9 沈学生
第一卷(选择题 共21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扬州是一个有着无限魅mèi(A)力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风光秀丽、风物繁华,这里人文荟萃cuì(B)、人杰地灵。是的,今日扬州的空灵、缥缈、婀ē(C)娜、妩媚,难道不是古往的延续?今日扬州的人才济济jì(D)、人才辈出,难道不是“基因”所致?
2、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1)得知获得了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全市第一名,他 不住内心的喜悦。
(2)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_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3)扬州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城乡建设布局做出了 。
A.掩饰 揭穿 规划 B.掩盖 揭开 规划
C.掩饰 揭开 规划 D.掩饰 揭开 计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D.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次考试,我因粗心写错了公式,丢了10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C.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不能过分紧张,否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D.润扬大桥的开通,为扬州重温繁华旧梦,与苏州、杭州鼎足而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迎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校团委呼吁全校同学要“树立新形象,争做文明扬州人。”
B.“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C.这次大扫除由你们三四两组负责。
D.写什么景?抒什么情?是我们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6、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 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 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 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7、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社戏》一文主要写作者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展现了农村淳朴的风俗人情,特别是农家子弟诚挚的情谊,美好的心灵,活泼的天性,洋溢着对那一片“乐土”的眷恋和怀念。
C、《幼时记趣》生动描述了童年时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反映了儿童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D、《本命年的回想》全文起笔处,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也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29分)
一、积累与运用 (27分)
8、将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填在相应的括号内。(4分)
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tián(   )地依wēi(   )在未名湖的bì(   )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xié(    )取最灿烂的珍珠。
                     ——《十三岁的际遇》
9、默写(每句一分,错、漏、添任何一个字均不给分)(8分)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山下兰芽短浸溪,           ,           。(苏轼《浣溪沙》)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仍还以为船慢。(鲁迅《社戏》)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⑥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0、七年级正在举办 “趣味学语文”活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
①成语接龙。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要求开头一字与前一成语最末一字相同,最后一字与后一成语开头一字相同。(1分)
兴师动众     城下之盟
②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口误,请修改(只改一处),并说明理由。(2分)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乃至汶川等地遭受巨大损失。”
改正:
③你在活动中想要给大家讲一段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你会选哪一个精彩片段,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有怎样的认识。(2分)
答: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3分)
连续3年的年度十大病毒之一、被反病毒专家称为最危险的后门程序的“灰鸽子2007”正在大规模集中爆发。与“熊猫烧香”病毒的“张扬”不同,“灰鸽子”更像一个隐形的贼,潜伏在用户“家”中,监视用户的一举一动。专家称,如果说“熊猫烧香”的危害还停留在对电脑自身的破坏,而“灰鸽子”已经发展到对“人”的控制,而被控制的人却毫不知情。金山总裁雷军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灰鸽子”的危害超出“熊猫烧香”10倍。
12、说一说。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
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5分)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3、题中的“十五夜”,结合诗中“       ,        ”两句来看,应该指的是     之夜。(2分)
14、诗人用“地白”二字,写出了中庭月色什么特点?(1分)
答:                                     
15、“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
答:                                   
文言文阅读( 14分 )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4分 )
⑴不亦说乎? ( ) ⑵李生说之曰( )
⑶学而不厌 ( ) ⑷王生益愠( )
17.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4分 )
“牛奶海”露真容(14分)谭正文
①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曾描述过鹦鹉罗号遭遇“牛奶海”的奇特故事。无独有偶,一些航行归来的水手们也声称,他们在夜间目睹过这一景象:一大片海域的海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乳白色,从各个方向上都可看到。现在,卫星图片终于记录下这一现象。它将帮助科学家弄清楚这一罕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史蒂文·米勒通过对大量卫星图片进行对比,成功地发现了卫星图片上的一片“白斑”——显示印度洋上一大片发光海域。这次发光现象持续了三个晚上并且其运动轨迹与洋流流向完全吻合。
③对这一发现给以佐证的是,卫星照片拍摄于1995年,而恰恰在此时,一艘英国货船报告过同一区域发现过海洋发光现象。
④海洋发光现象的成因各不相同。有一种海洋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的尾迹和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一般由大小为0.02—5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发出微光。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⑤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这样的海发光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⑥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蛤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某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生物通常是孤立地出现,在机械、化学物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⑦科学家还发现,发光细菌等海洋生物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其体内包含着一种称之为荧光素的化学物质,它在荧光酶这种生物催化剂的催化下,与氧气结合生成氧气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而就发出了光。
⑧米勒博士认为,新发现的这片发光海域面积要大得多,细菌总量几乎是正常水平的200倍。专家们由此推测,这些荧光细菌并不是单独存活的,而是与海洋生物混生,否则不足以维持如此之大数量的细菌的存活。
⑨米勒博士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人类对神秘的海洋知之甚少。比如,大部分被报告过的海洋发光现象发生在印度洋,靠近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而这里是海上贸易线路集中的地方。在其他海域发生的海洋发光现象或其他神秘现象只不过不为人所知罢了。米勒博士等人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分析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找到解释这一现象的答案。
(选自《百科知识》)
20.在文中,人们目睹到的“牛奶海”是一种什么景象?“露真容”又指什么?(4分)

21.文开头提到“牛奶海”的故事并且对“牛奶海”景象进行描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内容。(2分)

23.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科学家们严谨执著的科学态度?(6分)
㈣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完成18-24题。(14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2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3分)
答:
25、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答:
26、品位句子。(2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答:
27、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
答:
28、下面这段话运用写作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小男孩“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用这种细节表现的方法将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3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他学习起来总是那么刻苦。
29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2分)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一个       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三、作文。(6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子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城北初中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答案 C C D B B B
1-7
4、①众志成城 ②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汶川乃至四川等地遭受巨大损失。③略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 7、空明、澄静、素洁(意思对即可)
8、对月怀远(意思对即可)
10、(1)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11、B12、C
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14、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15、“灰鸽子”大规模爆发,危害超过“熊猫烧香”。
18、景象:一大片海域的海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乳白色。露真容:科学家找到了海洋发光现象的成因。19.吸引读者,引出说明的对象。20.科学家发现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21.例:对大量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了海洋发光现象的原因,还找到了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并希望进一步寻找答案。
㈣18、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19、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20、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21、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22、答案应紧扣“刻苦”二字。
23、可填“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
24、“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6. (1)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 (2)众多的读者要箱蜜蜂勤劳采集花粉酿蜜一样,广泛浏览文章,获取智慧的甘露。 (两点答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