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杠杆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杠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1-05 12:30:00

文档简介

杠杆 (第一课时)
执笔者:汤玉敏 审核:袁俊华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杠杆,知道杠杆的有关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课前活动】:
拔图钉时,不用手,有哪些办法可以做到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方便,请说明。
【课堂学习】:
小组讨论
问题1: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各图之间有什么共性?
问题2: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什么叫杠杆?
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 的作用下,可绕___________________硬棒称为杠杆。
问题3:观察图11-3认识杠杆的五个名词
支点 (符号 ): ;
动力 (符号 ): ;
阻力 (符号 ): ;
动力臂(符号 ): ;
阻力臂(符号 ): ;
交流展示: 你认为在画力臂时有什么规律可寻?
教师小结:
活学活用:
1、如下图所示的杠杆,请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力F的力臂是(    )
A.OA
B.OC
C.OD
课堂反馈: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在 的作用下        的硬棒叫做杠杆,此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 .杠杆如果绕固定点O转动,则O点称为 . 叫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阻力臂。
2.如下图所示的杠杆,请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如左下图所示,筑路工人用撬棒撬石头,O为撬棒的支点,请画出作用在撬棒上动力F的力臂.
4.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以及阻力臂
【教学后记】
1. 如何正确画出力臂?有什么技巧?
2.这部分内容我感到困难的是 。
等级:
日期:
G
O
F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G





B
A
F1
O
F2
PAGE
2杠杆 (第二课时)
执笔者:汤玉敏 审核:袁俊华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课前活动】:
问题:观察图,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被小孩撬起?要想大人撬起小孩,大人该怎么办?
【课堂学习】:
活动探究
问题1: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的平衡是指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某同学在做“研究扛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在第一行的两个空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使表格完善。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结论:
这个结论最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小组讨论
1、假设阿基米德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了600N的力,地球的质量为6×kg。那么动力臂的长应是阻力臂的多少倍?
2、应用“F1L1=F2·L2”的变形式“”你能作出满意的解释吗?
议一议:若L1>L2,则F1_____F2,我们把这类杠杆称作:__________
若L1<L2,则F1_____F2,我们把这类杠杆称作:__________
若L1=L2,则F1_____F2,我们把这类杠杆称作:__________
3、仔细观察图11-6,图11-7,很好地思考回答:
这些杠杆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是等臂杠杆?
课堂反馈: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此时杠杆____(“是”或“不是”)平衡的,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重力较小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2、下列工具中:⑴镊子; ⑵羊角锤; ⑶铡刀; (4)钓鱼杆 ;⑸扳手; ⑹裁衣剪刀;⑺天平; ⑻大扫帚; ⑼筷子; ⑽修树枝的剪刀;(11)瓶盖起子; (12)撬棒; (13)汽车的刹车踏板.
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费力杠杆的有 ,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填序号)
3.如图是一个轻质杠杆,O为支点,在A点挂一重10N的物体,则在B点用20N的力,可以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问:
若在C点仍用20N向下的力,杠杆能否
水平平衡 (图中每格距离相等)答: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4.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究竟小猴和小兔谁分的萝卜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教学后记】
1. 这节课我们必须记住① ② ___.
2、这部分内容我感到困难的是 。
等级:
日期: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PAGE
2第一节 杠杆(第三课时)
执笔者:吴振华 审核:吴双全、汤玉敏 课型:习题课
【学习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活动】
1.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_____ 。实验证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 。表示为:F1l1=F2l2杠杆平衡时,力和力臂成____比,即力臂越长,力就________。
2.分类:①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F1_____F2,属于省力杠杆。②动力臂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F1_____F2,属于费力杠杆。③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F1____F2,属于等臂杠杆。省力杠杆,省力但费_______;费力杠杆,费力但省_______,并各举两例。
【课堂学习】
小组讨论:把自己有疑惑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
本小组的问题___
集体讨论
典型例题
例.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
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图中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2)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等重的钩码后,杠杆____________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小组交流展示:
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200N和300N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增加50N,则杠杆: (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
活学活用:
如图所示,O为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小球,AO=OB,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1的力臂L1,并标出F1的方向。
教师点拨
【课堂反馈】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将杠杆中点支到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调,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2)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用一根杠杆撬一块质量1t的石头,如动力臂是160cm,阻力臂是20cm,则至少要用______N的力才能把石头撬动.
3.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 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
4.如图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 )
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 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5.一根杆秤,因秤砣磨损一部分,用它称得的质量比被称物体的真实质量(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如下图所示,杠杆AB分别在F1、F2或F3作用下保持静止,A为支点,则关于三个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三个力一样大
【教学后记】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这部分内容我还感到困惑的是:
等级
日期

O
A
B
九年级物理
导学案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