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通过对物体运动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定律的获得要靠大量的实验和科学的推理,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惯性现象、二力平衡条件的分析,使同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3.知道二力平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调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 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尺子、 棋子、 勾码,细绳、固定在木板上的定滑轮。
教学过程提要
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通过提问,建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际物理情景:骑自行车即使不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最终会停下来,为什么?指导学生看34页图。是不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维持持续的运动呢? 1.学生回答:人不再对车有力的作用自行车受到阻力。学生思考。
2.提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让同学思考,通过矛盾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消,物体的运动就会停止。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 而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相反,正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力。这个说法你觉得对吗? 2.学生会认为,这个说法对,并举出许多事例。例如,用力拉桌子,桌子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停止了等等。学生会认为也有道理。
对物理问题的解释不能靠主观想象和对问题的表面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哪个说法正确呢?必须依靠实验。
4.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牛顿第一定律 1.指导学生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引导得出结论。 1.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的运动距离越远 ,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2.引导学生猜想,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怎样?
二.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对伽利略实验的分析、推理的介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伽利略对实验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推理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注意:伽利略的推理不是凭空想象,是在分析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合乎逻辑的推理。
3.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强调: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学生分析归纳:条件:结论:
4.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之一。
三.惯性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惯性的学习:坐在车上向上抛出一个苹果,会落回原地吗?为什么会落回原地?要知道,车是在运动的。揭示原因:是因为苹果有惯性。什么是惯性呢?如何用惯性解释刚才的现象呢? 1.学生讨论,但无法解释。 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惯性”——上抛的苹果。
三.惯性 提出:什么是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惯性? 播放动画“惯性”
2.启发学生解释刚才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讨论,回答:苹果开始随车一起运动,向上抛出后,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与车一起向前运动,所以,会落回原处。
3.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很多,指导学生看书第36页图11.5-5,11.5-6 做图11.5-7的实验。指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惯性及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利用惯性的,及如何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3.学生解释惯性现象。学生回答,自己的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惯性及如何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播放 “生活中的惯性”——汽车启动和刹车。播放视频 “生活中的惯性——使用安全带。
四.二力平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呢?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思考: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你有什么猜想?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 1.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回答。
2.指导学生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导: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考虑。综合各组的实验结果。 2.学生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得出结论。 播放动画“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二力平衡 3.通过学生探究得出二力的平衡条件。 3.学生讨论不断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4.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使物理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看书38页,画出平衡力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举出二力平衡的更多事例。 4.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学生讨论,举出更多的事例。
5.引发深入思考:磁铁之间的吸引力能平衡吗?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二力平衡要满足四个条件。 5.学生思考回答:不平衡,因为两个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五.小节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学习的三个内容: 1.学生归纳总结。
2.启发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习物理的方法? 2.学生总结:对物理问题的认识,要通过实验,科学的推理,不能靠主观想象或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3.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探讨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