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豫剧《花木兰》选段豫剧,我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豫剧欣赏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
豫剧《花木兰》剧情: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花木兰以男子身份,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唱段介绍欣赏唱段分析这个段子是用豫东调武生腔“二八板”,曲调铿锵,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各地群众广为传唱。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用了“二八连板”,即一句追一句,不要间奏,颇显气势。豫剧风格之所长——阳刚与活泼,用在这个段子上,恰到好处。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谢谢!课件8张PPT。豫剧豫剧的来由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河南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五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
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
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称“豫西调”,又称“西府调”。
流行于豫东南的称“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建国后,在杨兰春等的领导下, 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流派”,又称“现代戏流派”。豫剧的特点豫剧以唱见长,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另外,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又凭恢宏大气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豫西调委婉动听,吐字清晰,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情戏。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被观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音乐结构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
艺术家风格流派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子没有女演员。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以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大名旦为代表的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古朴典雅、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阎派细腻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其他旦角及生、净、丑行的卓越艺术家也开创了不同风格的流派。常香玉
陈素真
崔兰田
马金凤
阎立品豫剧名旦五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