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八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章 水和溶液单元检测试卷(3)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018年5月,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级解台州雨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地表径流??????????????????????????????C.?海水蒸发??????????????????????????????D.?水汽输送
2.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3.净化的方法有很多种,下列净化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B.?过滤?????????????????????????????????????C.?吸附?????????????????????????????????????D.?静置
4.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在电解实验中可看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海水经过滤后可直接饮用
6.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7.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8.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9.(2017·台州)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0.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B.?蔗糖??????????????????????????????????C.?芝麻湖?????????????????????????D.?植物油
11.将重为6牛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重5牛,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6牛??????????????????????????????????????B.?5牛??????????????????????????????????????C.?1牛??????????????????????????????????????D.?11牛
1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粗盐称量 ?????????????????????????? ??????B.?粗盐溶解 C.?浊液过滤 ?????????????????????????????????D.?蒸发结晶
13.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C.?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B的支持力
14.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15.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7题;共26分)
16.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安装存在一处的错误是________,这样安装会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
(3)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两条).
17.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需要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个步骤。
(1)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2)在蒸发结晶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D.?继续加热,停止搅拌
18.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两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一艘船重为8.0×104牛,当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_牛,此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米3。(g取10牛/千克,ρ水=1.0×103千克/米3)
21.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如图所示,它的重力和浮力大小________;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___,密度计的位置也就越________(填“高”或“低”)。
22.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17分)
23.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mL)、________。
2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25.某校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节课后。小组反复讨论,改进了老师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F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的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E是弹簧可升降平台,G为铁架台。
(1)实验时同学们逐渐调节水平铁棒高度,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_______;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FB ,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__△FB (选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是什么:(请写出一条)________。
26.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3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 ,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ρ2 , 比较ρ1和ρ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
(1)根据小明所作的假设,推测小明所提的问题是:________?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是________。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________。
27.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C.?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四、解答题(共5题;共41分)
28.常温下将20 g 14%的NaCl溶液和3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计算:
(1)该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
(2)在1 000 g水中需溶入多少克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液的浓度相等。
29.预防 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欲配制 3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30.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米3、重6牛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厘米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求:(g取10牛/千克)
(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剪断细线后,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大。
31.(2017?杭州)小金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千克/米3 , 粗细均匀的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长为40厘米,横截面积为0.1米2 , 其上表面可以作为秤盘(g=10牛/千克),问:
(1)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
(2)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的刻度对应的质量为多少?
32.(2017?衢州)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A 4.B 5.A 6.C 7.A 8.C 9.D 10.B 11.B 12.B 13.C 14.B 15.A
二、填空题
16.(1)铁架台;漏斗(2)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液体外溅
(3)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均可)
17.(1)D(2)B
18.(1)溶质的性质;氯化钠(2)31.6g(3)不饱和溶液;不变
19.(1)不是(2)23.8
20.8×104;8
21.相等;小;高
22.(1)等于(2)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3.(1)无法判断(2)②③⑥(3)胶头滴管、玻璃棒
24.(1)变小(2)在漂浮状态时,木块的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
25.(1)减小;增大;=(2)可直观地比较G排和F浮的大小关系
26.(1)油滴沉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下沉的油滴会悬浮?或:为什么悬浮的油滴会漂浮?)
(2)密度为0.9克/厘米3的液体中(或: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的酒精溶液中)
(3)酒精蒸发比水快
27.(1)铁块的重力/N(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3)A,B,C
四、解答题
28.(1)NaCl溶质质量为:20g×14%+30g×24%=10g。NaCl%=[10g/(20g+30g)]×100%=20%
(2)设在1000g水中加入X克氯化钠浓度与混合液的浓度相等。
[X/(1000g+X)] ×100%=20%解得X=250g
29.(1)1200(2)7.5 千克;22.5 千克
30.(1)解: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gV=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1.0×10-3米3=10牛
(2)解:因为木块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所以剪断细线后,木块会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漂浮,所以F浮′=G物=6牛,由F浮=ρ液gV排得:V排===6×10-4米3 , 则V露=V-V排=1.0×10-3米3-6×10-4米3=4×10-4米3
31.(1)方法1:将这段木块竖直漂浮于水中,水面与木块相切处即为零刻度线位置
方法2:∵漂浮
∴F浮=G木?? 又∵F浮=ρ水gV水 , G木=ρ木gV木 , ? ∴ρ水gSh=ρ木gSL,
∴h= ?= ,
离下表面竖直距离20cm处为零刻度线位置
(2)设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的刻度对应的质量为m
F’浮= G水+mg
F’浮=ρ水gV’水=ρ水gSh’
=1.0×103kg/m3×10N/kg×0.1m2×(0.4-0.1)m=300N
G木=m木g=ρ木V木g=ρ木SLg
=0.5×103kg/m3×0.1m2×0.4m×10N/kg=200N
32.①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重力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内气体密度小,浮力大)
②肥皂泡上升的原因(浮力大于重力)
③肥皂泡受到浮力减小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内气体温度下降,热胀冷缩,体积减小)
④肥皂泡下降的原因(浮力小于重力)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