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全章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全章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30 14: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全章检测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实验室中,用量筒来直接测量液体的(  )
A.?长度?????????????????????????????????????B.?时间?????????????????????????????????????C.?质量?????????????????????????????????????D.?体积
2.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仔细观察???????????????????????????B.?积极实验???????????????????????????C.?认真思考???????????????????????????D.?以上都是
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
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B.?2.357cm??????????????????????????????C.?2.35cm??????????????????????????????D.?2.4cm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往试管加入固体C.?倾倒液体?D.?加热液体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一药匙食盐放入装有10毫升水的三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都有少量食盐。为了让食盐完全溶解,甲同学对烧杯进行加热,乙同学在烧杯中继续加入10毫升水,丙同学往烧杯中再加入10毫升酒精,结果甲、乙同学都达到了目的,丙同学未达到目的。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是不同的??????????B.?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C.?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不同种类的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7.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妍和小孙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孙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1℃和37.3℃??????????????B.?37.1℃和38.4℃??????????????C.?37.3℃和37.3℃??????????????D.?37.3℃和38.4℃
8.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中,最符合科学测量要求的是(??? )
A.?B.?C.?D.?
9.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A.?? 0℃的冰比0℃的水冷????????????????????????????????????????B.?? 0℃的水比0℃的冰冷
C.?? 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用湿手接触实验电源?????????????????? ???????B.药品使用前先看说明书
C.打翻化学试剂只需自行处理??????????? ???D.将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水槽?
1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阅读?????????????????????????????????????B.?实验?????????????????????????????????????C.?观察?????????????????????????????????????D.?调查
12.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
A.?96毫米?????????????????????????????B.?100毫米?????????????????????????????C.?102毫米?????????????????????????????D.?104毫米
13.把铜线密绕在铅笔上测铜线的直径时,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线重绕,并放在直尺的不同部位读数,可是三次的测量结果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A.?由于绕线的松紧不同???????????????????????????????????????????B.?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由于铜线的粗细不同???????????????????????????????????????????D.?以上原因都可能
14.某同学先后 5?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74? 厘米、1.73? 厘米、
1.74 厘米、 1.72 ?厘米、1.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7325 ?厘米??????????????????????B.?1.73 ?厘米??????????????????????C.?1.77 ?厘米??????????????????????D.?1 .772 ?厘米
15.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6.小强同学选择了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热水后立即拿出来,进行读数;请纠正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1)________;
(2)________。
17.158 毫升=________厘米3=________升=________米3
18.小丽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测量一不规则金属块的体积,则测得的体积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15mL。(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0.如图所示是三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不同方法,请分别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2.5cm;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17.5cm.当温度计插入某一烧杯中液体时,温度计的液柱为8.5cm时,则被测液体的温度________℃.
22.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23分)
23.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2 45 39 34 30 27 25 24 24 24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 ?????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________



2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动浇花机模型。

(1)该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水流出。温度下降时,外界空气从细管进入容器内,使得下一次温度升高时又可以浇水。
(2)若该自动浇花机因容器盖未旋紧而漏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
(3)针对这一自动浇花机,某兴趣小组想了解其浇水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取一个矿泉水瓶,加入足量水后,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用台灯照射,观察水流特点,记录随时间延长从橡皮管流出的水滴总数,整理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水滴/滴 0 33 56 72 82 88

分析实验一中数据可得:在0~1分钟,1~2分钟,……,5~6分钟的时间段中,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________。
实验二:研究光照强度对浇水快慢影响。取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水,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然后用不同功率的台灯(台灯功率不同,光照强度不同)等距离照射,________。
25.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6 120 木质 80
2 #7 120 木质 80
3 #7 120 水泥 90
4 #7 150 水泥 11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上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________→合作与交流


26.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________中。均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2)预测结果、得出结论: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27.小李在探究影响鱼呼吸速率(即鱼每分钟开闭鳃盖的次数)的因素时:
(1)请你补全小李的猜测:如①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温有关
②________
(2)小李在实验中得到的四组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如下表:
温度(摄氏度) 18 20 22 24
呼吸速率(次/分) 92 98 106 116

请根据图表的数据,写出得出的结论:________
(3)为什么每组要取10条相同的金鱼,而不是1条?
四、解答题(共5题;共23分)
28.实验时,即便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并立即向老师报告,试把下面发生的意外跟应变方法配对。
? A.手指烫伤??????????????? ? ? ? ? ? ?? ? ①用蒸馏水冲洗
? B.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 ? ?? ?? ②用蓝油烃涂抹
? C.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 ? ? ? ③用灭火器扑灭
? D.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 ? ? ④用湿抹布扑盖
? E.酒精洒到桌面上小范围起火? ? ⑤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29.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30.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表。
箭环蝶
停留数(只) 清水 0.5%
白酒 0.5%
蔗糖水 0.5%
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 ??????????????  。

31.如图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
(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将________(选填“膨胀”、“收缩”或“保持不变”);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稳定时的位置A标记为0℃, 放入沸水中液柱稳定时的位置B标记为100℃.测得AB间的距离为5cm.若测量某温水的温度时,液柱稳定时的位置在C处,此时测得AC的距离为2cm.则该液体的温度为________℃;
(3)若要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需要对该温度计进行怎么改进?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2.D 3.C 4.A 5.D 6.A 7.D 8.D 9.C 10.B 11.C 12.D 13.D 14.B 15.B
二、填空题
16.(1)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2)温度计示数没有稳定时就读了
17.158;0.158;1.58×10-4
18.偏大
19.大于
20.温度计碰到烧杯的底部了;温度计碰到烧杯壁了;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
21.40
22.认为封面与内页厚度相同;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三、实验探究题
23.(1)24(2)D(3)体温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
24.(1)增大2)水全部流出(3)0~1分钟;每隔相同时间记录水滴数
25.(1)3、4(2)下落高度;地面材料(3)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26.(1)清水;B(2)促进;抑制
27.(1)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温度无关或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中溶解氧有关
(2)鱼的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3)避免实验偶然性
四、解答题

28.
29.每个小格的面积S1=3cm×3cm=9cm2
每只脚的面积S=9cm2×41=369cm2
30.(1)AC
(2)实验的变量是食物,又因为在白酒的绳子底端箭环蝶的数量最多,所以假设是箭环蝶喜欢发酵的食物。
(3)白酒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在绳子的底端最多,所以箭环蝶都会在绳子的底端取食。
31.(1)膨胀(2)40(3)将导管变细; 用更大的瓶;? 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