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教学设计 顺昌一中 张贞桂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了解对比的写法
情感价值目标: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让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教学难点:研读重点文句,领会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赏马
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有关马的视屏,让学生在直观中感悟马的英姿,从而说一说自己心
中的马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导语设计:生性暴躁、速度超群并且难以训服的马,在人们心中是兴奋,冒险、刺激的形象,那么请问马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慧眼说出了马在心目中的美。但在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眼里的马又是怎样的风景呢?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马》这篇课看作者是怎么样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性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的。,
二、说马
导语设计1:现在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文中写了几种马?
2;现在屏目是有老师收集的两种类型的马,通过你们的视觉,你们的观感,你觉得有什么差别?
1、作者分别介绍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人工驯养的马 :(1)无畏,勇毅……(2)驯良,克制,屈从,舍己从人……
天然野生的马 :(1)自由自在、不屑受人照顾、强壮、轻捷和遒劲、美质……
(2)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群居行动、团结和睦……
(3)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高贵……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找出最能饱含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评一评。
作者在这里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同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
探究1:说说家马的苦难有哪些?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家马的苦难遭遇
(1)、套上缰缰、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铁蹄--残忍的禁锢---天性被彻底摧残
(2)、戴黄金链、覆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细辫、身盖丝绸锦毡---沦为奴隶和玩物
探究讨论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探究思考3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出对马的同情
对 比 双 方 对比的用意
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
野生的马的习性特点 写出了人工驯养的马的驯良,克制,处处受到束 缚羁绊的不自由,更表现了天然野生的马的强壮、轻捷和遒劲,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马和狮子、驴子、牛、骆驼等的体形的比较 说明马是身材高大而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马与牛、驴的头颅的比较
突出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人一种轻捷的神情,恰
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与牛、驴、骆驼、犀牛、狮子的眼睛、耳朵、尾巴的比较。 突出马的眼睛闪闪有光且目光坦率,各部位配合优美。
教师总结:
作者的笔触满怀情感,既有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又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让我们去反思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的人—马的关系。告诉人类要善待动物
三、悟马: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你是如何看待人马关系的?
析:马在被人类长期驯养役使的过程中确实赢得了人类“朋友”的称号,但这一切是以束缚马的自由,压抑马的天性为代价的。比如:用“铁钉”“衔铁”“马刺”等残忍地禁锢马,给马“带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作为玩物。这时的马实际是处于一种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中,在这种情形下,只能说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四、品马:
文中的马被作者赋予了人性的光彩,这两种马你更欣赏哪种马?同时用我愿意做一匹—————————马,因为它们——————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要求结合欣赏过的画面及课文对马的描写来描述。)如:我愿做一匹家马,它是那么勇毅,你看,“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
五、课外延伸走进马的世界:
1、历史中了解马的遭遇3、艺术中欣赏马的英姿3、文学中感悟马的精神
六、教师总结: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