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拍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在太阳光下红花反射红光,所以呈红色,如果绿光照在红花上,红花呈黑色
C.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呈接
B.人眼观察到虚像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C.实像能用光屏呈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4.如图所示的几个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眼睛“受骗”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5.在一个圆柱形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的像只变粗不变高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的像
C.当泥娃离水杯某一固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D.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
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7.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
8.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C.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二.多选题(共2小题)
9.关于实像和虚像。判断错误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
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
10.以下关于虚像和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虚像没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
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
C.通过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D.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1.如图所示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 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12.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像。
13.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 镜,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14.如图,我们能看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成像原理是 ,当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位置,这样做的依据是 。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2.下列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成像中,成实像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4小题)
3.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也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C.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4.关于实像和虚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而虚像不能
B.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没有缩小的
C.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实像为光线相交形成,而虚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
5.关于下列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B.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实像
C.凸透镜成的像一定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6.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是不存在的
B.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C.实像既可用光屏得到,也能用眼睛看到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三.填空题(共3小题)
7.能被眼睛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后反射光线的 相交而成,因此平面镜成的是 。
书上滴了一滴水,隔着水滴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将变 ,利用这个原理还可制造出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防盗门上安装的“猫眼”是与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镜片同种类型的透镜。
9.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
属于实像的是 ; 属于虚像的是 ;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0.2011年9月,我国成功用火箭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送入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运行轨道。2013年6月又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天宫一号”从事科研工作。
(1)如图甲所示,火箭点燃后,尾部的高温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会将发射架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人们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在 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瞬间,周围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由于 形成的。
(2)假如“天宫一号”所在轨道高度为360km,那么“天宫一号”进入轨道后,若行动指令从地球发出,到达“天宫一号”至少需要 s(已知指令传播速度为3×108m/s)。
(3)如图乙所示,王亚平在太空中授课时,用圆环和水制作的水球相当于 镜,通过它可以观察到她成倒立的像。当她将水球远离自己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1.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利用 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 照射。(以上两空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 。“天宫一号”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 。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 (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发射火箭时人群需要远离发射场。
(4)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为 m/s。
(5)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6)安装在神州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变 (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 (选填“前推”或“后缩”)。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兰州)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2.(2018?凉山州)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3.(2018?黑龙江)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4.(2017?沈阳)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5.(2017?荆州)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6.(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7.(2017?深圳)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8.(2018?郴州)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以像是实像
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 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10.(2017?阜新)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__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填“物距”或“像距”)。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拍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在太阳光下红花反射红光,所以呈红色,如果绿光照在红花上,红花呈黑色
C.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解答】解:A、拍照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红花可以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在红花上被吸收,所以红花呈现黑色,故B正确;
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的距离,故C错误;
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要发生改变,因为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解答】解: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交汇而成的,撤去光屏,则交汇的光线会继续传播,眼睛只要在光的传播方向上,就能看到。
故选:C。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呈接
B.人眼观察到虚像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C.实像能用光屏呈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解答】解:A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C正确。
B、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人眼观察到虚像时,也是有光线进入人眼,故B错误;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故D正确。
故选:B。
4.如图所示的几个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眼睛“受骗”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解答】解: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B、人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折射进入空气,再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方向所看到鱼的像故比实际位置浅,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由光的折射产生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成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
故选:D。
5.在一个圆柱形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的像只变粗不变高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的像
C.当泥娃离水杯某一固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D.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
【解答】解: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若泥娃到水杯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泥娃变粗的像,但高度不变,故A正确;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在水杯的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故B错误;
C、泥娃放在焦点时,反射光线经水杯折射后变为平行光线,不成像,我们不能看的泥娃的像,故C正确;
D、水杯相当于凸透镜,即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
【解答】解: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空中的白云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综上分析故选D。
8.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C.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解答】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
9.关于实像和虚像。判断错误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
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
【解答】解:A、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A正确。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B错误。
C、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C错误。
D、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D错误。
故选:BCD。
10.以下关于虚像和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虚像没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
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
C.通过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D.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解答】解: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故A错误。
B、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1.如图所示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 凸透 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解答】解:
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由图知,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故答案为:倒立;凸透;虚。
12.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小于 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虚 像。
【解答】解:当凸透镜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时,此时的物体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15cm;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小于;虚。
13.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解答】解:塑料瓶装水后,中间的厚,两边薄,类似于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乱扔,会存在发生火灾的隐患。
故答案为:凸透。
14.如图,我们能看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成像原理是 光的反射 ,当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位置,这样做的依据是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解答】解:
由图可知,能看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人眼是根据射入人眼的光线来判断物体位置的。我们所看到的平面镜内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其依据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解答】解: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图乙的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此像是虚像,故A错误;
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先逐渐变长变细;如图C;
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B;继续移动像逐渐变短变小,如图D;只有A图情形不能在以上过程中观察到。
综上分析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成像中,成实像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点,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B、放大镜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D、平静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多选题(共4小题)
3.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也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C.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解答】解:(1)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C正确。
(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3)由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故D正确。
故选:CD。
4.关于实像和虚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而虚像不能
B.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没有缩小的
C.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实像为光线相交形成,而虚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
【解答】解: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A正确。
B、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凸面镜成的是缩小的虚像,所以B错误。
C、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C错误。
D、实像是由光线相交形成的,而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D正确。
故选:AD。
5.关于下列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B.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实像
C.凸透镜成的像一定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故本选项错误;
C、凸透镜成像时可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以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错误;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AD。
6.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是不存在的
B.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C.实像既可用光屏得到,也能用眼睛看到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解答】解:(1)实像既可用光屏得到,也能用眼睛看到,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A错误,B正确。
(2)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C、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共3小题)
7.能被眼睛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 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反射 后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相交而成,因此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
【解答】解: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到一点形成的,所形成的像称为虚像;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只能用眼睛观察。
故答案为:虚像;反射;反向延长线; 虚像。
8.书上滴了一滴水,隔着水滴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将变 大 ,利用这个原理还可制造出 老花眼镜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防盗门上安装的“猫眼”是与 近视眼镜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镜片同种类型的透镜。
【解答】解:
水滴的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书与水滴间的距离很小,小于水滴的焦距,所以书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老花眼镜是凸透镜,所以利用这个原理还可制造出老花眼镜;
“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的“猫眼”相当于凹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大;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9.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
属于实像的是 ①④ ; 属于虚像的是 ②③⑤ ;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 ③④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 ②⑤ 。
【解答】解:
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⑤汽车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从观后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⑤。
故答案为:①④;②③⑤; ③④;②⑤。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0.2011年9月,我国成功用火箭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送入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运行轨道。2013年6月又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天宫一号”从事科研工作。
(1)如图甲所示,火箭点燃后,尾部的高温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会将发射架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人们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在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吸热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瞬间,周围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由于 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
(2)假如“天宫一号”所在轨道高度为360km,那么“天宫一号”进入轨道后,若行动指令从地球发出,到达“天宫一号”至少需要 1.2×10﹣3 s(已知指令传播速度为3×108m/s)。
(3)如图乙所示,王亚平在太空中授课时,用圆环和水制作的水球相当于 凸透镜 镜,通过它可以观察到她成倒立的像。当她将水球远离自己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1)水汽化要吸热,可以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于太高;
“白气”是液态的,火焰喷在水上,水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白气”。因此,这里的水先发生了汽化,又发生了液化。
(2)根据v=知:指令到达“天宫一号”的时间:
t1===1.2×10﹣3s。
(3)从图中可以看到水球使王亚平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王亚平距离水球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故答案为:(1)汽化; 吸热;水蒸气液化;(2)1.2×10﹣3;(3)凸透镜;变小。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1.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利用 红外线 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 紫外线 照射。(以上两空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天宫一号”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 能量 。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 压缩体积 (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 液化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发射火箭时人群需要远离发射场。
(4)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为 58 m/s。
(5)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6)安装在神州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变 大 (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 后缩 (选填“前推”或“后缩”)。
【解答】解:
(1)航天员在太空中使用的是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照相机不受物体亮暗的影响,都能拍摄到清晰的照片;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故航天员要适当进行紫外线照射。
(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天宫一号”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能量;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燃气液化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发射火箭时人群需要远离发射场;
(4)由图乙可知,照片中火箭的长度L=2cm,照片中火箭通过的路程为s=4cm,即火箭运动的路程是火箭长度的2倍;已知火箭的实际长度为58m,则火箭实际通过的路程s=2×58m=116m,
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v===58m/s;
(5)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这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A、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该“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是凸透镜成实像,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则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即“倒影”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6)探测器上的照相机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由图可知(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像逐渐变小,说明小行星和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即摄像机的镜头在后缩。
故答案为:
(1)红外线;紫外线;(2)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量;(3)压缩体积;液化;次声波;
(4)58;(5)C;(6)大;后缩。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兰州)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D。
2.(2018?凉山州)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
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3.(2018?黑龙江)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解答】解:A、图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故B正确。
C、近视镜用的是凹透镜,图中是凸透镜的成像,故C错误;
D、当透镜原理课本时,物距变大,相距变小,像也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4.(2017?沈阳)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解答】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5.(2017?荆州)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
B、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而虚像只能是放大的,且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故D错误。
故选:B。
6.(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解答】解:AD、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
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故选:A。
7.(2017?深圳)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A、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故A正确;
B、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
故选:B。
8.(2018?郴州)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以像是实像
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解答】解: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所以是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
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 凸 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u>2f 。
【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2f。
故答案为:凸;u>2f。
10.(2017?阜新)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反 (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实 (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物距 (填“物距”或“像距”)。
【解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