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不跟烧碱溶液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硅
B.二氧化碳
C. 硅
D. 石墨
2.在Cl2+H2O===HCl+HClO中,水是( )
A. 只作氧化剂
B. 只作还原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3.下列关于硅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
B. 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制得
C. 硅酸不稳定,加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硅
D. 硅酸可由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得
4.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层5 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和橄榄石[(Mg,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 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
C. 橄榄石中铁为+2价
D. 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上铁的活动性比地球上铁的活动性弱
5.物质的量相同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 3∶2
B. 2∶3
C. 4∶5
D. 5∶4
6.(CN)2、(OCN)2、(SCN)2等通称为拟卤素,它们的性质与卤素相似,氧化性强弱顺序:F2>(OCN)2>Cl2>(CN)2>(SCN)2>I2,下列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2NaSCN+MnO2+2H2SO4=== Na2SO4+(SCN)2↑+MnSO4+2H2O
B. (CN)2+2KI === 2KCN+I2
C. Cl2+2NaOCN === (OCN)2+2NaCl
D. 2AgCN === 2Ag+(CN)2
7.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硅,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玻璃可做防火材料
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硅
C. 可用石英坩埚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
D. 二氧化硅不和任何酸反应
8.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下列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不与任何酸反应
B. 常温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
C. 常温下可与Cl2反应生成SiCl4
D. 常温下可与O2反应生成SiO2
10.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二氧化硅难溶于水
C. 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 在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加入盐酸会析出硅酸沉淀
11.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 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2.金属单质与氯气直接反应不能得到的物质是( )
A. 氯化铜
B. 氯化亚铁
C. 氯化钠
D. 氯化铝
13.现用10 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 mol,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A. KHCO3和MgCO3
B. MgCO3和SiO2
C. K2CO3和SiO2
D. 无法确定
14.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Cl2
B. CO
C. SO2
D. NH3
15.植物中山茶花、石榴可以吸收氯气,紫藤和月季对氯气的吸收净化能力也很强。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不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的理由是( )
A. 氯气不与石灰水反应
B.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少,吸收的尾气也很少
C.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钙难溶于水
D.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浑浊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一氧化氮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氧气(所有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体积为______。
17.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二氧化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_中进行。
(2)为了有利于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多层催化剂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如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C处流出的气体主要为____________,A、B、C三处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在吸收塔中用________吸收三氧化硫,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__________,进行第二次氧化,再进行一次吸收后将尾气中很少的二氧化硫净化回收,以防污染大气。
18.无论是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还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人类使用硅酸盐产品(如陶瓷等)的历史已经快一万年了,但在1823年才获得单质硅。单质硅可通过用金属钾还原SiF4的方法获得,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制取方法和条件的不同,得到的单质硅形态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①用铝热法还原氟硅酸钾制得较纯净的晶体硅:4Al+3K2SiF63Si+2KAlF4+2K2AlF5,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Al是还原剂
B.氧化产物只有KAlF4
C.反应中每转移6NA电子,得到42 g Si
D.Al在KAlF4和K2AlF5中的化合价不同
②用沙子与镁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无定形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硅粉与干燥的Ca(OH)2和NaOH混合,并加强热,即可迅速得到H2、Na2SiO3和Ca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的性质方面看,这套设计还存在隐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以图的形式表明避免事故隐患的措施。
20.已知A、B、C、D, E直接可以发生如图转化。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
21.实验室制取、净化并收集氯气涉及一下几个主要阶段:
(1)写出实验室制取的离子方程式,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若有4 mol的HCl被氧化,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将足量的MnO2投入到含2 mol HCl的浓盐酸中,充分加热,可生成Cl2(填 “>”“=”或“<”)0.5 mol。
(2)现有以下3中试剂:A.饱和食盐水 B.浓硫酸C. NaOH溶液
请在以上试剂中选择填空:
Y溶液应选用,X试剂的作用是。
22.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图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1)用图Ⅰ装置做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实验过程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不易观察到____________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
(2)用图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____________为止。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U形管的A侧加热,当______时,立即撤去酒精灯。
(3)根据图Ⅱ装置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3.下图的各方框表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常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C,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A、B、C、X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X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向B的水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呈__________色,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两性不溶物,B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A转变为C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5.已知稀硝酸和铜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一次实验中,某同学用过量的稀硝酸(其密度为1.08 g·mL-1,HNO3的质量分数为12%)跟一定量的铜片反应,产生了标准状况下0.56 L的一氧化氮。试计算(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①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
26.某硝酸生产厂氨气催化氧化时效率为90% ,氮氧化物制备硝酸时有5%的损耗,若要制备1吨63%的硝酸,则至少需要氨气多少吨?(保留2位小数)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石墨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2.【答案】D
【解析】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3.【答案】B
【解析】硅酸是一种弱酸,A项正确;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硅酸,B项错误;硅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项正确;根据强酸制弱酸,且HCl的酸性比H2SiO3强,可知D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属于硅酸盐,A正确;根据化合价不变、原子比例不变,可将扩大2倍后的KAlSi3O8改写为K2O·Al2O3·6SiO2,B正确;含变价元素的化合物,可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来讨论,镁为+2价,硅为+4价,氧为-2价,铁必为偶数价,含亚铁离子,C正确;无论是地球还是月球上,铁原子核及核外电子均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只是因月球大气层无氧气,因此月球上有游离态铁存在,D错误。
5.【答案】B
【解析】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个数相同,一个二氧化硫与一个三氧化硫中氧原子个数比为2∶3,故相同物质的量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也为2∶3。
6.【答案】C
【解析】氰(CN)2等拟卤素性质与卤素(X2)相似,因此卤素能发生的反应,氰(CN)2也能发生。卤化银易分解,则AgCN能分解,所以2AgCN===2Ag+(CN)2能发生,D正确。其余只要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规律判断,因4HCl(浓)+MnO2MnCl2+Cl2↑+2H2O,还原性Cl-<SCN-,则2NaSCN+MnO2+2H2SO4=== Na2SO4+(SCN)2↑+MnSO4+2H2O更易发生,A正确;(CN)2+2KI === 2KCN+I2中氧化性:(CN)2>I2,与题干中氧化性顺序一致,B正确;Cl2+2NaOCN === (OCN)2+2NaCl中氧化性:Cl2>(OCN)2,与题干中氧化性顺序不一致,C错误。
7.【答案】A
【解析】水玻璃是矿物胶,不燃烧,而将硅酸钠涂在木材表面就阻隔了木材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可用作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A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错。石英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不可在石英坩埚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C错。二氧化硅可与氢氟酸反应,D错。
8.【答案】C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装置C吸收尾气氨气时,容易发生倒吸。
9.【答案】B
【解析】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除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应外,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硅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Si+O2SiO2。
10.【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符合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反应原理,可以证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可溶性硅酸盐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物质的酸性强弱与相应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点等)无关;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碳酸盐反应,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反应持续进行。
11.【答案】D
【解析】 因为①中含有大量浓硫酸,所以应该冷却后把①中上层溶液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即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
13.【答案】B
【解析】10 g CaCO3刚好为0.1 mol,完全反应时恰好可放出0.1 mol的CO2。若其中含有杂质,利用平均值原理,符合该条件的只有B项。
14.【答案】B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某些还原性气体(如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
15.【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同为强碱,都与氯气反应,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吸收氯气的量较少,B符合题意;氯化钙能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浑浊,但与题意无关。
16.【答案】(1)①通入氧气后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试管内液面升高 ③最后试管内剩余无色气体
(2)一氧化氮 1.0 mL
【解析】(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NO+O2===2NO2 ②3NO2+H2O===2HNO3+NO ③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O+3O2+2H2O===4HNO3。若V(NO)∶V(O2)≠4∶3,最后有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或氧气)剩余。
(2)设1.5 mL氧气全部参加反应,由反应③可知,一氧化氮为V(NO)=V(O2)×4/3=1.5 mL×4/3=2.0 mL,一氧化氮总体积为3.0 mL,可得剩余一氧化氮气体1.0 mL。
17.【答案】(1) 4FeS2+11O22Fe2O3+8SO2 沸腾炉
(2) 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 CBA
(3)98.3%的浓硫酸 氧化炉
【解析】(1)工业制硫酸的三个主要设备分别为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发生三个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SO3+H2O === H2SO4;
接触室中,通过热交换器用反应放出的热量对反应气体进行预热。
(2)二氧化硫与氧气从A进入,预热后从B导出,经过催化剂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从C导出。由于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处流出的气体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此反应放出热量,A、B、C三处气体的温度越来越高。
(3)在吸收塔中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避免用水吸收三氧化硫形成酸雾。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氧化炉进行二次氧化。
18.【答案】(1)4K+SiF4===Si+4KF
(2)①AC ②2Mg+SiO2Si+2MgO
(3)Si+2NaOH+Ca(OH)2Na2SiO3+CaO+2H2↑
【解析】(1)金属钾还原SiF4获得单质硅的同时生成KF,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2)分析所给反应,Al的化合价升高,Al作还原剂,氧化产物为KAlF4和K2AlF5,在两种物质中Al均为+3价,反应中每生成3 mol Si,转移12 mol电子,故转移6NA电子,得到42 g Si。(3)硅粉与干燥的Ca(OH)2和NaOH混合,加强热生成H2,同时还生成CaO和硅酸钠,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19.【答案】 (1)比较Cl2与HClO的漂白性(或验证Cl2的漂白性)
(2)干燥Cl2(或吸收A气体中的水) B中布条不褪色,C中布条褪色
(3)Cl2有毒,污染空气
【解析】 Cl2本身无漂白性,Cl2的漂白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Cl2有毒,Cl2的尾气要经处理,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尾气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本题对Cl2性质的考查比较全面、基础。
20.【答案】(1) SiO2 Na2SiO3 CO2 H4SiO4 H2SiO3
(2)①SiO2+Na2CO3Na2SiO3+CO2↑
②Na2SiO3+CO2+2H2O===H4SiO4↓+Na2CO3
③H4SiO4=== H2SiO3+H2O
④H2SiO3SiO2+H2O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为D可常温下失水,在常见物质中只有原硅酸,由此可知D为原硅酸,E为硅酸, A为二氧化硅,再代入验证即可。
21.【答案】(1)MnO2+4H++2Cl-Mn2++2H2O+Cl2↑4NA<
(2) B吸收挥发的HCl
【解析】(1)实验室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反应来制氯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2H2O+Cl2↑。由方程式可知,若有4 mol氯化氢参加反应,则有2 mol氯化氢被氧化,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有4 mol的HCl被氧化时,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NA;足量的MnO2投入到含2 mol HCl的浓盐酸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逐渐的变稀,反应会停止,所以2 mol氯化氢不能全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有4 mol氯化氢参加反应,则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故足量的MnO2投入到含2 mol HCl的浓盐酸中,充分加热,可生成Cl2的量小于0.5 mol。
(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会混入氯化氢和水蒸气,则在收集氯气之前应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要先除去氯化氢气体,所以X溶液为饱和食盐水,作用是吸收挥发的HCl;再通过浓硫酸除水,所以Y为浓硫酸。
22.【答案】(1)无 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NO氧化成NO2 无色的NO
(2)①液面与橡皮塞接触(或A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
②铜丝上有气泡产生
(3)①当反应产生的NO气体,使铜丝圈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即停止 在U形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NO气体
②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解析】由于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O2(红棕色),所以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常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本题图Ⅱ装置提供无氧气环境,使NO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23.【答案】(1)NH4HCO3(或(NH4)2CO3)
(2)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3NO2+H2O ===2HNO3+NO
(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解析】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氨气;氨催化氧化生成NO,不同浓度的G均可以与铜反应,则G为硝酸,F为NO2;B与NO2反应生成硝酸,则B为H2O;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无色气体只有CO2(A),即X受热分解生成CO2、H2O、NH3,故X为NH4HCO3或(NH4)2CO3。
24.【答案】(1)红 2NaOH+CO2===Na2CO3+H2O
(2)Al(OH)3+OH-===+2H2O (或Al(OH)3+3H+===Al3++3H2O)
(3) 4NH3+5O24NO+6H2O
【解析】(1)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表明含有钠元素,根据流程图,X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X为二氧化碳,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碳酸钠在水溶液中水溶液显碱性,滴加2滴酚酞,溶液呈红色。
(2)若B是一种两性不溶物,则B为氢氧化铝或氧化铝,根据流程图,A为氯化铝,X为氢氧化钠,B为氢氧化铝,C为偏铝酸钠,或者A为偏铝酸钠,X为盐酸,B为氢氧化铝,C为氯化铝。
(3)若A是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A为氨气,A转变为C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反应,即氨的催化氧化。
25.【答案】(1)
(2)①2.1 mol·L-1
②0.025 mol
【解析】(1)稀硝酸和铜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中部分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2价,氧化剂为HNO3,对应还原产物为NO,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还原剂为Cu,该反应转移6e﹣,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①溶液密度为1.08 g·mL-1,质量分数为12%,c==≈2.1 mol·L-1。
②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产生了标准状况下0.56 L的一氧化氮,所以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即生成一氧化氮的量为==0.025 mol。
26.【答案】0.20吨
【解析】假设需要氨气x吨,则x×90%×(1-5%)÷17=1×63%÷63,x=0.2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