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下分橘子(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下分橘子(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0-01 22:02:04

文档简介


分橘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难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师:(讲故事)悟空、八戒和沙僧摘到了一些橘子,八戒馋得直流口水,拿起一个就要吃,悟空连忙制止他说:“应该先平均分,然后自己吃自己的那一份。”每人能分到多少个橘子呢?他们3人一时不知该怎么分,我们大家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这节课我们就借着帮他们兄弟3人分橘子的机会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师: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观察情境图,明确数学信息有:悟空、八戒和沙僧面前有4篮橘子,每篮10个,篮子外面还有8个橘子,一共是48个橘子,他们3人要把这些橘子平均分。
2.分一分,算一算。
(1) 师:要知道他们3人每人能分到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
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
(2 )师:那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呢?请学生用小棒或者画圆的方式代替橘子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达分的过程。 同时思考: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学生操作并汇报
生:先分4捆,平均每人1捆,共分了3捆;剩下的1捆不够分,拆开后与另外的8根合起来继续平均分,每人再分到6根。每人共分到16根。 分物过程可以用简单的算式表示为30÷3=10,18÷3=6,10+6=16。
3.引导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 思考:刚才的分物过程如果用竖式该怎样表示呢?与48÷2的竖式计算相比,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怎样应对?
教师讲解竖式过程.
生: 与48÷2相比,48÷3的不同之处在于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在计算中要把余下的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继续除以3,在个位上商6。
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笔算除法的要领。
师:谁能说说笔算除法的要领?
生:回顾计算过程,明确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相同数位要对齐,每一步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5.巩固竖式计算的顺序和写法。
(1)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4页下面的3道题。 思考:分了整十数后,余下的部分怎样处理?
生:分了整十数后,余下的部分要与个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2) 师:那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生:(学生结合分物过程和计算经历分别说明理由和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出示教材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分橘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橘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前一节课同学已经掌握除法竖式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同学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布置了分橘子活动,列举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同学体会到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第二节课,同学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对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因此,教学时,一方面要协助同学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同学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体验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同学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笼统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悟空、八戒和沙僧平分橘子的故事,让同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进行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并提出数学问题。这样设计可以让同学通过自身的观察,提出问题,锻炼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2.分一分,算一算。
(1)要知道他们3人每人能分到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8÷3=
(2)那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呢?让学生用小棒或者画圆的方式代替橘子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达分的过程。 同时思考: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学生操作并汇报。这样设计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胜利的喜悦。
3.引导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思考:刚才的分物过程如果用竖式该怎样表示呢?与48÷2的竖式计算相比,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怎样应对?
教师讲解竖式过程.
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笔算除法的要领。
5.巩固竖式计算的顺序和写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48÷3=
16(个)
答:每人能分到16个。
30÷3=10
18÷3=6
10+6=16
48÷3=
16(个)
1
3
1
8
6
1
8
0
1.
⑴ 64棵树苗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多
少棵?分一分,算一算。
⑵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分的过程说说每一步
的意思。
2.
3.
5
15
8
12
4.两家药店卖同一种口服药,哪家药店的便宜?
5.猜一猜,可能有多少颗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