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
有关母爱的古诗文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交易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以如成人.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 ②资:财务,钱财 。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以:用……办法。 ⑥ 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⑦士人家:读书人家 ⑧或:有时。 ⑨因: 借……机会。 ⑩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 ?文字:文章
回
忆
我
的
母
亲
朱
德
走进作者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感知母亲的形象。
2、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任务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决心。
自主学习一:
理清结构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品读学习二:
在具体事件中,感知母亲形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标注关键词句。并使用句式:“我从_________,读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特点/品格)。”交流学习心得。
学法指导:
1、根据课文具体内容、事件,旁批母亲性格特点。
2、小组内交流品读心得,展示。
提示:紧扣课文第14、15自然段,结合全文具体内容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探究学习三:
体会母亲对“我”的影响
提示:紧扣文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14、15段,第三部分,再结合全文找到关键词句谈感受
感悟学习四:
感受“我”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主题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拓展延伸
“寒门难再出贵子”
2011年8月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网上引起热议。
另有来自永乐大帝二世所写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本出自天涯,后有网友将帖子整理编辑。内容发人深思,提出了家庭教育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对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影响。内容真实,有些残酷有些无奈,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拓展延伸
“寒门学子707分考入北大”
——她写的《感谢贫穷》一文看哭了无数人……( 7月30日)
王心仪是河北枣强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了707分,已经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她在中学时代写的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也开始在网上流传。她写道——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拓展延伸
比阶级固化更可怕的是:
——寒门养娇子
1.朋友说:“现在小孩奇怪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更皮实,穷人家的孩子反而到处玻璃心。”
2.以前农村的娃放下书包就要干活,如今已是天壤之别,真的做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他们的父母陷入了一种“只要你读书好,什么都行的有毒思维”,于是父母拼命在外打工赚钱往家寄 ,却对孩子疏于管教。在家的爷爷奶奶对孩子供着哄着,有求必应,以为一切为了孩子。殊不知是害了孩子。
拓展延伸
古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世界上的母爱几乎都是等量的,只是有的爱更充满智慧和远见,懂得怎样去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成就孩子!作为孩子,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但要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满满的都是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理解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