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2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2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06 21:03:38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
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 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 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具准备】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 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 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
生: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64 -166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实验现象及结论用双色笔做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生:1.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交流与合作
师:2.在“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活动中请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生:2.
师:3.根据桌面上老师提供的器材按图18-11和图18-12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信息,要边实验边把信息记录在自己所制表中.
生:3.有 有 无 无 B→A A→B 无 无 A→B B→A 无 无
师:4.开展“交流与合作”:①分析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能获得哪些探究结论?②如果上述实验中导体AB不动,而让蹄形磁体发生相对运动,导体AB中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请用学过的知识论证其原因;③上述实验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生:4.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导体运动的方向都有关系. ②能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AB不动,磁铁运动也能切割磁感线.③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要点归纳]①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③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的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导体切 割磁感线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义: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 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
思维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否能产生感应电流,关键是看导体是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切割既包括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垂直的正切割,也包括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切割.
2.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的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知识拓展:
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匣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第2课时 发电机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2.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主要参数,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磁感应应用于发电机这一科学技术事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创新在科学方法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应用原理分析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具准备】 手摇发电机、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多媒 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这一节我们就来具体了解发电机.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67-168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发电机原理及能量转化情况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发电机原理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点拨
师:1.上节课的课本图18-11实验探究中,要改变感应电流的大小,你有哪
些办法可行?并请你归纳出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生:1.用电磁铁代替永磁铁改变磁场强弱,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
师:2.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都是利用什么原理制造的?由交流发电机发电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线圈每转动一圈,电流方向改变几次?
生:2.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线圈每转动一圈,电流方向再次改变
师:3.大型发电机的结构怎样的?为什么能产生高电压、强电流?
生:3.大型发电机转子是是电磁铁,线圈是定子,可利用强磁场、高转速产生高电压和强电流.
师:4.发电机工作时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生:4.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师:5.请完成下表中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
生: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机械能电能
[重难点点拨]1.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2.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变电流特点的两个物理量,周期是指交流发电机中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是“秒”;频率是指每秒内线圈转动的周数,它的单位是“赫”.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周期为0.02秒,频率是50赫,其意义是发电机线圈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0.02秒,即1秒内线圈转50周.因为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所以,频率为50赫的交变电流在1秒钟内电流方向改变100 次.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发电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做周期性的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4.动圈式话筒:(多媒体文件)
5.要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从外部电路较容易,区分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应从电刷与电刷间安装的是半环还是圆环入手.如图所示的三个电机模型中甲为直流电动机
乙为交流发电机 丙为直流发电机
思维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回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区别:(多媒体文件)
2.大型发电机中,转子是电磁铁,定子是线圈,这便于产生高电压和强电流.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这节课的内容较少,主要有交流发电机发电原理和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介绍,以及大型发电机的结构介绍.教学中,可将电动机与发电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2.将动圈式话筒与扬声器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印象,并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中,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终生的探索乐趣.
3.教材没提到交直流发电机的转换,将换向器的知识再次使用一下,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对他们的学习还有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对发电机的转化有了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