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邹海蓉 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 体会 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体会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2.抓住饱含作者情感的的语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雄奇 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李白的诗最为典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则通篇运用想象,意境奇幻,变化莫测。
沉郁 其特点是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描
绘广阔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
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杜甫的诗是典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
爽快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苏轼 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辛弃疾 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 杜甫 诗《绝 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王维 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平实 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
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雕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这类诗歌最能体现作家的真功夫。
陶渊明的诗是典型。《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白居易的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和奇幻的情思。
李商隐 诗《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柳永 词 《望海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含蓄 也称蕴藉。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不是直接叙述,而是委婉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细心体味。
杜牧的绝句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清照后期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越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找出诗眼(一句诗的或几句诗的或全诗的)或最传神的词句,分析它在描写景物、塑造意境及抒发感情等方面的作用。
2.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在描写景物、塑造意境及抒发感情等方面的作用。
3.结合有关诗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常见的考查方式及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种:
炼字型——某一字的运用或某一字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首先,要解释基本意义;其次,结合诗句分析特定意义;第三,结合艺术手法或修辞方法,赏析表达效果。
比较分析型——诗句中某个位置的字,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比较那个字的表达效果更好。 回答这类题目,以“我认为某个字更好”开头,明确观点,从比较的角度,阐述理由。
综合赏析型——结合某些诗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或塑造的意境,或抒发的感情。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诗句描绘的景物或运用的表现手法来解答 ,切不可不着边际乱说一通。答题时常用的术语: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和内容主旨都无
可挑剔
简洁洗练,清新淡雅
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辞藻华丽,意境优美
沉郁苍凉遒劲
雄健浑厚
诗情画意
富有哲理【当堂训练】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自”“横”二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析二字的妙处。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①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②。
注:①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②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住所。
2.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找出第三四句的诗眼,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分别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
1.“自”是自由自在,“横”是描写船的横陈之态。这两个字让
画面极具动态感,透出一种恬静安适、悠然自得的情趣。
2.诗眼是“深”和“隐”二字。“深”描写了女主人公深夜难眠,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表现了女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辛酸和无奈。“隐” 表现了女主人公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想把一腔心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远远望见的只是夜色朦胧中的一片树影,更加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凄凉。
3.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诗作描绘了一个小儿不拘形迹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作者对学钓小儿不加丝毫粉饰直接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蓬头稚子”)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真实可信。“侧坐”即随意而坐,可以想见小儿学钓是多么专心。“莓苔”和“草映身”告诉读者,小儿学钓之处阳光罕见人迹罕至,是一个鱼不受惊的安静所在。于是就有后文的“路人借问”和小儿“遥招手”,只为了“怕得鱼惊”。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画面跃然于眼前,令人耳目一新。与诸君共勉: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