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基本题型与解法――实验题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演示实验;一类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研究物理规律;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等方面。考查方式上,将实验与知识、能力考查相结合,成为独立的一类题目。通过做实验题,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素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验题按题目形式可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问答、作图等。但就内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操作、分析判断和设计。下面对这三种题型和解题方法作具体分析。 1.操作型实验题 实验操作主要有,基本量度工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读数;仪器和器材的选择;仪器和器材的组装;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方面。解答操作型实验题,就要求掌握实验原理、器材、方法和步骤,切实动手做好实验。 【例1】用托盘天平称一小铁块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先把游码放在左端的______,调节螺母使______。再把铁块放在左盘里,增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位置,使横梁平衡。这时右盘里有10克、2克和500毫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6所示,被测铁块的质量为______克。 【分析】此题属天平正确使用、读数的实验题。注意游码的作用和读数。对于常用仪器、工具、仪表的使用规则包含构造、调整、读数、使用方法四个方面。 【解答】水平,零点,横梁平衡,13.70 【例2】用伏安法测定标有“6V”字样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4欧。现有滑动变阻器、电键各一个,导线若干,实验需用的其它仪器从下面的器材中选出。 A.6伏电源一个; B.10伏电源一个; C.量程为0~3伏的电压表一个; D.量程为0~15伏的电压表一个; E.量程为0~0.6安的电流表一个; F.量程为0~3安的电流表一个。 电源应选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 【分析】要根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选用合适的器材来做实验。 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就要达到额定电压6伏,所以选电压为10伏的电源。电压的量程也要求0~15伏。根据欧姆定律,小
0~3安。 【解答】B,D,F 【例3】如图7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完成实验需要下列步骤。 A.闭合电键,调整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B.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平均值; C.通电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D.接好电路; E.接线前断开电键; F.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G.断开电键; H.整理仪器。 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操作步骤的字母排列出来______。 【分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必须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构思,还要考虑仪器的安全使用,能在适当时准确取得数据,这类题目可检验是否有全面的实验技能。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实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合理使用。 【解答】E、D、C、A、F、G、H、B。 2.分析判断型实验题 实验要求中指出:能处理实验中非预期的现象,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那么在解答实验题时,要求能指出故障的现象,判断故障的原因,根据实验数据,推断出研究的规律。分析判断型实验题就能使以上要求得到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例4】如图8所示,在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中,用弹簧秤拉着在水平桌面上放置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通过计算填出第四次实验应加压力的数值。 【分析】 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得到的数据,推出实验的结果,此实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由于木块做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压力的变化就是在木块上增加砝码。从表中各次数据的变比可得出,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并成正比关系,可写成f=kN,从前
【解答】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40牛 【例5】如图9所示,为某同学做测铜块比热实验的装配图,图中错误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根据比热实验的要求和图示的装配,分析、判断存在有错误的地方。一般从仪器的使用是否准确,装置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合理等方面仔细分析。 【解答】 (1)小筒和大筒之间没有木架。 (2)温度计的玻璃泡直接放在了铜块上。 (3)量热器未加盖。 3.设计型实验题 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解题,按照题目要求设计新的测量方法或实验方案。此类题比较灵活,着重考察理解和应用。 【例6】用弹簧秤和刻度尺,如何粗略测出物理课本的一张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请写出实验过程。 【分析】一张纸由于很轻,不能用弹簧秤直接称出,可以采用“累加法”求出一张纸的重力,再测出一张纸的面积。 【解答】 (1)用弹簧秤称出物理课本的重力G;
也等于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力。 (3)用刻度尺量出课本一张纸的长和宽,算出一张纸的面积S; 【例7】给你一个未知电阻,请测出它的电阻值。 【分析】该题目中设有给定实验器材,只提出实验要求解答时可任意选择器材来设计实验方案,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路要开阔。 测电阻的方法很多,除常用的伏安法外,还可以利用所学的电学知识,设计其它的实验方案。 【解答】 第一种方案 器材: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10所示。 实验方法:改变电池个数,使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改变n次,每
第二种方案 器材: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电阻R0一个,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 实验方法:电压表先接在R0两端,测出电压U0,计算出电流
改变电池个数可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第三种方案 器材: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已知电阻R0一个,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 实验方法:电流表先接在R0支路上,测出电流I0,计算电压U0=I0R0。因为Rx与R0并联,Rx两端电压也等于U0,并将电流表接在Rx支路,
值。中考基本题型与解法――选择题
选择题是常见的一种客观性试题,它的评判客观、迅速。选择题内容广泛,能在短时间内回答大量题目。有关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有运用物理方法、能力的;也有物理实验的,等等。考试采用选择题可增大试卷容量,广范覆盖知识点。考试中需要考生能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思维敏捷,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它是中考的一类基本题型。 选择题按照正确答案的个数可分为;单一选择题和多重选择题。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重选择题可以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 解答选择题和解其它题一样,都要求仔细审题,弄清题目中所说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方法、规律进行求解。同时,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提供的选项,运用一些逻辑比较、鉴别、推理、判断的方法,就能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可分为一般解题方法和特殊解题方法。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基础,必须熟悉和掌握它。特殊解题方法很多,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灵活运用物理、数学、逻辑的知识和方法得到的,要熟练应用它们,注意在练习中归纳总结。下面对选择题的一般解法进行分析。 1.直接判断法 这种解题方法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备选项中的答案进行判断。选项常以物理学史、物理单位、物理观象、物理结论等内容为主,对应的题型多数是识记型选择题。 【例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省力 B.机械效率低的机械,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小 C.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有用功做得多 D.机械效率可以高达100% 【分析】机械在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无用的额外功,因此有用功与额外功合在一起为总功。机械效率反映了机械性能的好坏,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不一定是省力机械,例如用定滑轮也可以提升重物,所以A不正确;机械效率也不能只看有用功做得多少,要看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C不正确;理想机械可认为没有额外功,机械效率为100%,而实际机械的机械效率均小于1,D也不正确;机械效率低是指,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小,那么,直接判断B是正确的。 【解答】B 2.直接求解法 若在选项中陈述的是题目的数据或代数式答案供选择这类题可直接采用物理规律、公式计算结果,对照答案进行选择。 【例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米/秒,后4秒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那么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 [ ] A.4.5米/秒 B.3米/秒 C.4米/秒 D.5米/秒 【分析】物体共运动6秒,分为两段 第一段t1=2秒,v1=6米/秒;第二段t2=4秒,v2=3米/秒 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时间t=t1+t2=6秒 通过的路程S=v1t1+v2t2=6米/秒×2秒+3米/秒×4秒=24米
应该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解答】C 3.图示法 根据题意,将物理过程用示意图、图像等作图方法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通过迅速而简捷地分析,使问题一目了然,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例3】如图1所示,分别沿P1、P2、P3、P4四个方向中任一方向可以把轮子推上台阶,那末,沿哪个方向推轮子最省力?[ ] A.沿P1方向 B.沿P2方向 C.沿P3方向 D.沿P4方向 【分析】此题属杠杆平衡问题,由平衡条件可知,要使作用于杠杆上的动力最小,其动力臂必须最大。由图可知,A为支点,力作用在轮子边缘四个方向上,从几何知识可知,支点A与轮子边缘的最大距离是直径AB。因此,垂直于AB方向施力最小,即沿P3方向施力为最小。 【解答】C 4.筛选法 对题目中各选项逐一经过题意的这个“筛子”,把符合题意的答案筛选出来。 【例4】额定功率相同的电灯L1和L2,它们的额定电压不相同,已知U1>U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常发光时I1>I2 B.它们的电阻R1<R2 C.它们串联时P1<P2 D.它们并联时P1<P2 【分析】题目各项回答的问题都不相同,需要逐一验证。 正常发光时 P额1=P额2 U1>U2 ∵P=IU ∴I1<I2 A项错误
∵P额1=P额2 U1>U2 ∴R1>R2 B项错误 电灯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实际功率P=I2R ∵R1>R2 ∴P1>P2 C项错误
∵R1>R2 ∴P1<P2 D项正确 本题要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另外不管灯在什么工作条件下,电灯的电阻是不变的。 【解答】D 5.排除法 按照题意的要求,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对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或对选项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将与题干无关或缺乏科学性的选项排除。 【例5】图2中,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 ]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形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是正立的像。A不正确;连接像点与对立物点,可看出连线与镜面不垂直,且不对称,B不正确;D为倒立虚像,也不正确,均排除,则C图符合成像规律。 【解答】C 6.推理判断法 根据题目中的物理问题的条件、原因,按照规律逐步加以分析、推理,判断出最后结果。 【例6】功率相等的甲、乙两汽车,分别做匀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距离为3∶2,则它们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之比及所做的功之比分别为: A.2∶3 3∶2 B.2∶3 1∶1 C.1∶1 2∶3 D.3∶2 2∶3 【分析】题目中已知:P甲=P乙,t甲=t乙,根据W=Pt,W甲∶W乙=P甲t甲.∶P乙t乙=1∶1。两车做匀速运动,
B、C的数据都正确,注意答案的顺序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选项C正确。 【解答】C 7.极值法 有一些题中涉及到研究物理量“变大”、“变小”的情况,我们通常按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取变化的极端值来考虑,如将“变小”当作极值零来处理。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移动,判定某些物理量的变化,可先讨论它滑动到中点或两端的特殊位置的情况再来判定。这种方法称为极值法。 【例7】如图3所示,当电键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 [ ]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分析】这是讨论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大、变小的问题。设滑片P是从最左端开始向右移动,P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最小值),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值。所以,当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电流表示数将减小。 【解答】B中考基本题型与解答――计算题
物理计算题是通过物理定律、公式的运用与计算,对题目给的物理量进行数字运算,得到所需的正确答案。计算题的功能是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由于计算题能够全面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它的作用是其它题型不可替代的。 计算题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题。它需用一个知识点的公式、定律,对能力要求较低。课本中每章节后的练习题大部分属于这类题目。一类是综合题。它是将知识的节与节、章与章相对独立的各部分综合起来,运用两个以上的公式、定律,或需要较高的能力才能解答的一类题目。这两类题目是有相互关联的,基本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熟练运用物理规律。综合题是基本题的若干组合,它的作用是巩固和应用各部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步行人的速度为5千米/时,骑车人的速度为15千米/时,若步行人出发30分钟后,骑车人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骑车人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 【分析】画草图分析,如图21,对于两个物体的运动除了掌握两个物体各自的运动规律以外,还要抓住它们之间的一些量的联系。此题解法较多。可以分步求解,也可以利用图示列式。 介绍一种简便解法,若选人为参照物(认为人是不动的),则车相对于人的速度V=V车 V人=15千米/时=5千米/时=10千米/时,车所经过的路程为人车开始时的距离。 【解答】人在开始30分钟走过的路程 s=v人t1=5千米/时×0.5时=2.5千米 选人为参照物,车追上人经过的路程也为s,所需时间t2为
这时车距出发点距离s‘ s’=v车t2=15千米/时×0.25时=3.75千米 【例2】质量为0.2千克的瓶子装满水时质量为0.7千克,装满某种盐水时质量为0.8千克,求这种盐水的密度? 【分析】这是一道密度的基本题。题目中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盐水的体积、水的体积(且都等于瓶子的体积)都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为求盐水的密度,需知盐水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 【解答】 m水=0.7千克 0.2千克=0.5千克 m盐水=0.8千克 0.2千克=0.6千克
【例3】如图2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保持不变,每个电阻均为10欧,求: (1)S1、S2闭合前电流表的示数; (2)S1、S2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 【分析】S1、S2闭合前后电阻的连接方式不同,画出闭合前后的等效电路是关键。 【解答】(1)S1、S2闭合前等效电路如图23所示,三个电阻串联,电流表示数为
(2)S1、S2闭合后等效电路如图24所示,三个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示数为
【例4】如图25所示,电源电压U=12伏保持不变,电阻R1=10欧,闭合电键S后,电压表的读数为4伏,电阻R1与R2消耗功率之比为P1∶P2=2∶1,求 (1)电阻R2两端电压U2=? (2)如果电压表量程为0~6伏,为使电压表能安全使用,滑动变阻器所用阻值的最小值为多少? 【分析】第(1)问利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阻值成正比求解。第(2)问中,电压表安全使用即R1两端电压不能超过表的最大量程6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在U、R1、R2不变的清况下,R3取最小阻值。 分析题目时,应明确题中的物理量在什么条件下取极值,或出现极值时有什么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去寻找极值。 【解答】(1)R1、R2串联,由于P=UI=I2R,
解得 U2=2伏,R2=5欧 (2)电压表能安全使用,最大值为6伏,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由欧姆定律,此时全电路电阻取最小值。
因为R=R1+R2+R3,且R1、R2为定值,所以R3最小值为R1=R R1 R2=5欧。 【例5】如图26所示,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把重1.32×104牛的货物在1分钟内提高10米。已知电动机的电压为220伏。问:
(1)若不计额外功,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电动机功率、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分别为多大? (2)若整个装置的效率为50%,起重一次货物耗电多少度? 【分析】这是一道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题。力学用到简单机械的知识,电学用到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由于“不计额外功”,因此,电动机所做的功等于重物重力所做的功。 【解答】(1)从图示可知,重物由四根绳子承担,电动机对绳子的拉
由题意:不计额外功,且任何机械不能省功,W电=W重。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
(2)起重一次货物消耗电能为
因为1度电=3.6×106焦,消耗电能度数为
【例6】某液体和水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每分钟吸热都是1260焦,根据图27所示的图像,计算该液体的比热为多少?该液体的质量为多少? 【分析】物理图像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工具,也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图像解物理题时,应特别注意正确全面理解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单位等。 图像反映的是液体和水吸热后温度升高的过程,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温度。由图像可知,水温12分钟升高30℃,即每分钟温度升高
列吸热方程,用比例法求解。 【解答】(1)由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某液体每分钟温度变化分别为
水和某液体每分钟吸热为 Q1=c1m1Δt1;Q2=c2m2Δt2 由于 Q1=Q2,m1=m2
=2.52×103焦/千克·℃ (2)液体质量为
=0.12千克中考基本题型与解答――问答题
问答题也称为简答题或说理题。它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用文字来说明、比较或论证,回答物理现象的“为什么”。问答题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试解释”、“试说明”等方式来提出问题,它的解答一般用文字叙述,或用数学推论说明,或用作图来论述。回答时要求语言准确,文字精练,说理充分,论证严密,解释贴切,结论正确。使同学们既了解“物”,又懂得“理”,真正“以物”“说理”地学习物理。 解答问答题必须有两个逻辑层次:一是要有准确的结论;二是要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具体可归纳为:审题意,抓本质、善推理、作答案这几个步骤。审题意:弄清题中叙述的已知条件、物理现象或结论。抓本质;找出已知条件或现象与结论之间的知识(概念、定律、原理等)联系。善推理:用找到的知识去反映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关系。作答案:将推理过程分清层次,简要作答。 【例1】当汽车向右拐弯时,坐在靠左边窗口座位的乘客会感到左车壁紧压自己,为什么? 【分析】审题意。已知条件是人坐在汽车里原来做直线运动;抓本质。现象为在右拐弯时,左车壁与乘客之间有挤压;善推理。从条件与现象可看出是力和运动的联系,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推论。下面作答案。 【解答】人和汽车原来一起沿直线运动。当汽车右拐弯时,挨着乘客的左车壁也随之右转,人由于惯性仍保持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当汽车右拐弯时,坐在靠左边窗口座位的乘客会感到左车壁压自己。 【例2】有两条电阻丝,其中R1>R2,把它们接在220伏的电源上,用来将一桶水煮沸,要想使用电的时间最短,这两个电阻应怎样连接?为什么? 【分析】审题意。已知条件是把一桶水煮沸所需热量Q一定,电压U不变,结论是水要煮沸,时间要最短。抓本质。电流通过电阻会发热,
因此要将两个电阻并联起来。 【解答】应将两个电阻并联。由焦耳定律知电阻丝放出的热量
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 【例3】如图19在玻璃水槽中倒入大半槽水,将一根筷子竖直插入水槽中,可以看到水中筷子“折断”了,为什么? 【分析】在答题过程中除必须的文字说明,若配以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可以使推理过程直观和形象化,使论述更加简捷。 从水面上看到的是筷子的实物,从水中观察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水中筷子部分与水面筷子部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解答】作出筷子折射光路如图20所示,来自水中部分S的光线,从水中斜入射到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出射光线看去,光线似乎是从虚像点S‘发出的,S’与S不在同一直线上。 中考基本题型与解法――填空题
填空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题目的形式简单,在题中关键处留有空白,把答案直接填上,或填在图上。 填空题出题灵活,检查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题目的内容广泛,可以是物理单位或换算、物理实验、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物理学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观察和实验能力。 填空题只需将答案填在空白处,不填解题过程。要求答案的准确性高,哪怕是小数点或符号的错误都不允许,这就要求平时练习时养成推理严谨、计算细心的习惯,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填空题的“留空”方式灵活,有的是缺少字和缺少句的不完整陈述的“空”;有的是结论的“空”,有的是图形的“空”,有的是实验的“空”,有的是设置解题障碍的“空”等等。针对不同的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介绍不同类型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1.直接填空法 将识记型填空题考查的物理概念、规律、常数、单位等知识,通过回忆直接填空。填空时要做到文字准确、简洁。 【例1】力的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力还可能改变物体的______。 【分析】根据力对物体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效果,直接填上。 【解答】运动状态,形状 【例2】1度电是______焦。 【分析】“度”是电功单位的通常说法,1度=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 【解答】3.6×106 2.分析填空法 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分析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作出定性分析、推论,从而找出答案。此方法常用来解现象解释型填空题。 【例3】冬天在打开的热水瓶口上看到的“白气”是______现象。 【分析】热水瓶里水温较环境温度高,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液化),就是我们看见的“白气”。 【解答】水蒸气液化。 【例4】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和冷水中,______水变色更快。这一现象表明,温度越高,分子______。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红墨水滴到热水中后,红墨水分子运动较快,水变色快。 【解答】热,无规则的运动越剧烈 3.图示分析填空法 对题目中给出的物理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根据填空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规律或作出图线进行解答。 【例5】一束光线沿水平成45°角射在一平面镜上后,其反射光线恰好沿水平方向,平面镜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______。 【分析】按照题意和反射定律作图,符合题意的有两种情况光路图如图4(a)、(b)所示。 从入射线与反射线夹角的平分线得到平面镜的法线,就确定了平面镜的位置,再用几何知识推算出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在图(a)中 ∠AOB=45°
因NO⊥MM抇 ∠ AOM=∠NOM-∠NOA=90°-22.5°=67.5° 同理在图(b)中,求出∠AOM=22.5° 【解答】67.5°和22.5° 【例6】某种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所示,则 (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 (2)该晶体从300℃开始熔化共用了______时间。 (3)该晶体熔化用了______时间。 (4)图象中______段物质处于固态;______段物质处于液态;BC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 【分析】图示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要理解物态变化与图象的关系,晶体熔化有固定的熔点,在该熔点温度可固、液态共存。 【解答】330℃,3分,4分,AB,CD,固液并存 4.计算填空法 此题型实际上是计算题,需要填入的只是答案,不要求反映解答过程。解题方法与计算题一样,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选择公式,代入已知量求解。注意结果要按照题目要求的单位填空。由于只需要结果,解题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都要仔细,不然就一错全错。 【例7】在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4牛,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牛,则该物体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 【分析】这实际上是一道浮力计算题,弹簧秤的示数表示秤对物体拉力大小。物体在空气中时,可认为秤的示数为物体的重力,物体浸在水中时,可认为秤的示数为物重与浮力的差值。 设物重为G,物体密度为P,体积为V,水的密度为ρ水,弹簧秤两次示数为F1=4牛,F2=3牛 F1=G=ρgV ① F2=G-F浮=ρgV-ρ水gV ② ①-② F1-F2=ρ水gV ③
=4×103千克/米3 【解答】4×103中考基本题型与解答――作图题
作图题一般指根据题目提出的各种要求,完成作图,并回答有关的问题。它是初中阶段练习和测试中常见的题型。作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有助于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图题的内容广泛,有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图的形式有示意图、实物图、函数图、模拟图等。作图时,要理解题意,根据物理概念、规律,按不同图形的特点和要求作图。下面对几种常见的作图形式进行分析。 【例1】如图13所示,光源位于A点。问该光源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及射后通过C点。 【分析】物点A发出的各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通过像点A‘。由此可知,只要找到像点A’点,就可确定反射光线,入射点,并进一步找到入射光线。 【解答】具体做法是①做AM⊥MN,延长AM至A‘,使A’M=AM,A‘为A的像。 ②连接A’C与MN交于O,O点为入射点。 ③连接AO,并在AO、OC上画箭头表示光线的传播方向。 AOC就是从光源出发,经平面镜反射通过C点的光线。 在画图时注意,线段A‘O为不带箭头的虚线,如图14所示。 【例2】根据图15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 【分析】此题属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类作图题,连线一般从电源的一极连起,顺序连接,元件的次序,电键的开合都必须与电路图一致;对于并联,一般先连好一个支路,然后再并联其它支路;导线两端必须连在接线柱上,还要避导线交叉。 【解答】见题图16连线 【例3】如图17甲所示蹄形电磁铁,若使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需怎样绕导线。 【分析】此题属电磁学作图题,已知电流方向判断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本题根据磁极指示的磁感线方向应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再画出上下半部分的绕线。注意上、下两个螺线管的正确连接。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