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05 10: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

A. NaOH(强碱)
B. CO2(氧化物)

C. H2SO4(弱酸)
D. 盐酸(混合物)
2.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 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
D.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3.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K+  Cl- 
B. Na+   Cl-

C. Na+  Ba2+
D. Na+  H+ 
4.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的氧化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R2+>X2+>Z2+>Y2+
B. X2+>R2+>Y2+>Z2+
C. Y2+>Z2+>R2+>X2+
D. Z2+>X2+>R2+>Y2+
5.BaCO3与稀硝酸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Ba2+++2H+===Ba(NO3)2+H2O+CO2↑
B. BaCO3+2H+===Ba2++H2O+CO2↑
C. BaCO3+2H++===Ba(NO3)2+H2O+CO2↑
D.+2H+===H2O+CO2↑
6.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Cu2+
B. K+、OH﹣、Na+

C. Ba2+、、Na+  
D. Ca2+、、Na+
7.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 乳浊液
B. 溶液

C. 胶体
D. 悬浊液
8.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9.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

A. 淀粉溶液
B. 有色玻璃

C. 烟
D. 碘酒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a2++===CaCO3↓来表示的是(  )
A. CaCl2+Na2CO3===CaCO3↓+2NaCl
B. Ca(NO3)2+K2CO3===CaCO3↓+2KNO3
C.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D. Ca(OH)2+Na2CO3=== CaCO3↓+2NaOH
1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体外观不均匀
B. 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C. 胶粒做不停息地、无秩序地运动
D. 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13.已知Cu2S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和硫酸,若反应中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

A. N2O
B. NO

C. NO2
D. N2O3
14.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   Cl-
B. Cu2+  Cl- 

C. H+ Cl- K+ 
D. K+ Mg2+  OH-
15.在实验室中,常用KMnO4代替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MnCl2+5Cl2↑+2KCl+8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KMnO4被氧化
B. HCl发生还原反应
C. 每消耗2 mol HCl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 mol
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16.实验室需配制一种仅含五种离子的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溶液中五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5 mol·L-1。下列四组离子能达到此实验目的的是(  )

A. Na+、K+、SO、NO、Cl-
B. Ba2+、NH、NO、CO、Cl-

C. Mg2+、K+、OH-、Cl-、NO
D. Al3+、Na+、Cl-、SO、NO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B.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 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D.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18.下列带括号的气体在反应中只做氧化剂的是(  )
A. 2F2(g)+2H2O===4HF+O2
B. SO2(g)+I2+2H2O===H2SO4+2HI
C. H2S(g)+Br2===2HBr+S↓
D. 3NO2(g)+H2O===2HNO3+NO
19.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20.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C.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二、填空题
21.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
C.电解质必须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2.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H+、、Cu2+、Cl-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对该溶液做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用pH试纸检验,得pH=1;
②重新取原溶液,用稀盐酸和BaCl2检验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将②所得的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往清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和稀硝酸,结果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1)可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步骤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Zn+H2SO4(稀)===ZnSO4+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Fe2O3+3CO2Fe+3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2O3固体(红棕色)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的液体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25.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________。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
③加入________________,使沉淀完全溶解。
④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H2SO4属于强酸,C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因此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A项错误;“钴酞菁”分子为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钠离子直径<1 nm,C项错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A项,为紫红色;B项,四种离子与OH-能大量共存;C项,与OH-反应生成和H2O,生成的和Ba2+发生反应+ Ba2+===BaCO3↓;D项,H+与OH-反应生成H2O;只有B项符合。
4.【答案】A
【解析】反应X2++Z===X+Z2+中氧化剂X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Z2+,即氧化性X2+>Z2+;反应Y+Z2+===Y2++Z中氧化剂Z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Y2+,即氧化性Z2+>Y2+;X2+与单质R不反应说明X2+的氧化性小于R2+的氧化性,即R2+>X2+;综上所述得到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为R2+>X2+>Z2+>Y2+;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反应生成硝酸钡、水、二氧化碳,碳酸钡、水、二氧化碳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离子反应为BaCO3+2H+===Ba2++H2O+CO2↑,故选B。
6.【答案】A
【解析】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酸性条件下OH﹣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Ba2+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且与Ca2+反应生成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雾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
8.【答案】B
【解析】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可知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2价。
9.【答案】B
【解析】在电泳时,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电解质溶液或含有带负电荷胶体粒子的胶体能使该胶体发生聚沉。蔗糖不是电解质,硫酸镁属于电解质,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只有B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碘酒属于溶液;淀粉溶液、有色玻璃和烟属于胶体。
11.【答案】C
【解析】Ca2++===CaCO3↓表示含有易溶易电离出的Ca2+化合物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另一种易溶易电离出的化合物的反应。C项离子反应表示为2+Ca2++2OH-===CaCO3↓++2H2O。
12.【答案】C
【解析】胶体外观均一、透明(或半透明),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不易沉淀,胶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13.【答案】A
【解析】Cu2S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和硫酸,则Cu和S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反应中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根据Cu元素守恒,所以生成硝酸铜是4 mol,有8 mol硝酸表现酸性,设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是+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4(2-1)+2[6-(-2)]=(13-8)(5-x),解得x=1。
14.【答案】A
【解析】A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2+有颜色;C项, H+与可结合生成H2O和CO2,不能大量共存;D项,Mg2+与OH-可结合生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15.【答案】D
【解析】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KMnO4被还原,A错误;
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Cl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每消耗16 mol HCl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0 mol,则每消耗2 mol HCl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25 mol,C错误;
2 mol KMnO4作氧化剂得到电子与10 mol HCl作还原剂失去电子相同,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是1∶5,D正确。
16.【答案】D
【解析】A项,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不相等,溶液不呈电中性,错误;B项,Ba2+与CO可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Mg2+和OH-可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五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且可使溶液呈电中性,正确。
17.【答案】D
【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氯化钠溶于水后和在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为电解质,B错误;三氧化硫溶于水导电和其本身无关,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C错误;HCl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为电解质,D正确。
18.【答案】A
【解析】A项,该反应中,F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氟气作氧化剂,水作还原剂,故A正确;
B项,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二氧化硫作还原剂,碘作氧化剂,故B错误;
C项,该反应中,硫化氢中硫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溴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硫化氢作还原剂,溴作氧化剂,故C错误;
D项,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和+5价,所以二氧化氮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D错误。
19.【答案】B
【解析】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硫酸钙后胶体发生聚沉,A不选;植物油与水形成的为乳浊液, B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C不选;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为丁达尔效应,D不选。
20.【答案】C
【解析】A项,不能排除Ag+、、等离子的干扰,错误;B项,不能排除、等离子的干扰,错误; D项,不能排除等离子的干扰,错误。
21.【答案】 D
【解析】 A项,如CO2通入水中溶液能导电,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H2CO3,CO2是非电解质;B项,如Hg熔融可以导电,但为单质,不是电解质;C项,电解质的电离条件是熔化或溶于水,不需通电;D是电解质的定义,故正确。
22.【答案】(1)H+、、、Cu2+  Na+、、Cl-
(2)Ba2++===BaSO4↓ Ag++Cl-===AgCl↓
【解析】该溶液无色,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Cu2+;溶液具有强酸性,则该溶液中一定含H+,一定不存在、;由步骤②可知,加入稀盐酸和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发生的反应为Ba2++===BaSO4↓;步骤③加入AgNO3和稀硝酸,产生的白色沉淀为AgCl,因在步骤②中引入了Cl-,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Na+、是否存在。
23.【答案】(1) H2SO4 Zn
(2) Fe2O3 CO
【解析】(1)在反应Zn+H2SO4===ZnSO4+H2↑中,Zn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则Zn为还原剂,H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到0价,则H2SO4为氧化剂,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e-,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2)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反应Fe2O3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4.【答案】 (1)纯净物 Fe2O3+ 6HCl===2FeCl3+ 3H2O (2)Fe3++ 3OH-===Fe(OH)3↓ (3)红褐 (4)乙
【解析】 (1)Fe2O3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4)甲烧杯中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乙产生丁达尔效应。
25.【答案】 (1)Ca2++CO===CaCO3↓ CaCO3+2H+===Ca2++CO2↑+H2O (2)①碳酸钠溶液 ③稀硝酸
【解析】 正确理解题中信息,写出相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