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进茶》等,翻译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其丈夫钱钟书(1910---1998),是著名的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塌败( ) 取缔( ) 伛( )攥着( )
翳( ) 骷髅( )荒僻( )
绷( ) 滞笨( ) 愧怍( )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tā
dì
yǔ
yì
kū lóu
bēng
zhì
zuò
塌陷破败。
呆滞笨拙。
明令取消或禁止。
惭愧。
注音
释义
zuàn
pì
整体感知课文
以“_____的老王”这样的句式表述老王的形象。
可以从职业、生活状况、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的角度来概括。
认识老王
1.从职业的角度:踩三轮的老王;失群落伍的老王
2.从生理缺陷的角度:患眼疾的老王
3.从居住条件的角度:住所塌败的老王
4.从家庭的角度看:孤独的老王
5.从性格的 角度看:善良的老王
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苦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知恩必报的好人。
善
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善
资料来自杨绛《丙午丁末年纪事 --乌品味老王
1966年8月)大会上群众愤怒地控诉我们种种罪行,并公布今后的待 遇:一,不发工资,每月发生活费若干元;二,每天上班后,身上挂牌,牌上写明身份 和自己招认并经群众审定的罪状;三,组成劳动队,行动听指挥,并由“监管小组”监 管。 我回家问默存“你们怎么样?”当然,学部各所都是一致的,我们俩的遭遇也相仿 佛。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
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 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 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 等。
我和同伙冒雨出席棚,只愁淋成落汤鸡,不料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都可以欺 凌戏侮,称为“揪牛”。
怀念老王
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真情感悟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特蕾莎修女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赠 言
仿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棵树,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