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文本维度。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
2.学生维度。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言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力,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言,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2.难点:深入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方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方式:自主发现、自主品味、自主表达。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凤栖梧》
你最喜就哪一句诗?请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山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相思。
(设计说明:诗意导入,做好铺垫。)
活动之一:诵读——感受韵律之美
1.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诵读提示:
(1)注意节奏。例如“有暗香盈袖”为一二二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
(2)注意重音。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
(3)注意韵脚。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仄声字短促急迫,从音乐效果看,仄声韵较沉闷,容易传达愁苦的情绪。
(4)注意语调。读这首词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
2.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
3.再请全班学生静静地阅读。
(设计说明:静静朗读,营造情境。)
三、活动之二:品味—体悟情感之美
1.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拈取“愁”这个情感基调。
2.学生活动:自主发现、自主品味“愁”的具体表现。
3.结合诵读,品味语言。根据学生自己的发现相机点拨,师生、生生完成对话交流。例如:
(1)“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也衬托出女词人烦闷的心绪。“薄雾浓云”可以说是通过抒情主人公心境过滤、染色后的景象,也可以说是抒情主人公心中之愁云惨雾外化所产生的幻景”。其实,暗淡阴沉的自然景观与孤独伤感的情怀完全融为一体。
(2)“永”,白昼如此漫长,着实令人发愁!重阳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已是深秋时节,依地理常识看,白昼应是越来越短,怎么会是“永昼”呢?原来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
(3)“销”字写出香料慢慢燃烧、烟雾缓缓腾起的景象,腾起的何尝不是愁,不是苦!时光悄然流逝,而相思之苦何时有个尽头!
(4)“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重阳节本是亲人团聚、共登高处、饮酒赏菊之时,却要“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包含多少美丽的回忆,而又包含多少委屈与无奈、多少伤感与愁苦!也有人认为,“又”字可以理解为“却又是”,在此处起递变和加重语气的作用。索然寡居时,碰上一般性的节日,譬如说端午节,也还罢了,可恰巧遇上重阳节。词人意在突出此节思亲怀人之情炽烈而特出。
(5)“半夜”和“昼”“黄昏”联系起来思考,委婉地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思念之殷切,达到了每时每刻之地步。
(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何以成为千古名句?“瘦”字又包蕴怎样的情感?
这三句一方面暗示在别中的憔悴与期待,另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与清贫。
有一种版本为“人似黄花瘦”。“比”与“似”孰优孰劣?
答案不求统一,自圆其说即可。“比”,重在程度,超过几分,意味更胜似”,重在物我合一,怜菊即怜人。
引用名家论述,出示幻灯片二:
李清照先是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瘦,次又发现自己之瘦,最后才见出自己之瘦还有过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早已与菊花化而为一了。
——李长之《论李清照》
结尾一句是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
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
4.再请学生诵读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诵读时,要求把自己放进去。
(设计说明:品味语言,反复朗读,读中品,品中读。)
四、活动之三: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1.词主要通过什么抒发愁情的?
“黄花”“黄昏”“酒”“西风”等意象极力传达相思之愁情。
2.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闭目想象。学生充分想象后,教师随着背景音乐轻吟此词。
3.师生交流: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到的也许是薄雾迷蒙,弥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默默;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
(设计说明: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五、活动之四:练笔——表达诗意之美
以“相思”为话题写一个句子,写好后,让学生逐一朗读,形成一首首现代诗。
例句展示,出示幻灯片三:
相思是风筝,飘飞的你,永远在我的视线里。
相思是暗夜里那盏不眠的灯,醒亮着寂寞。
相思是眼角悄然流下的红泪,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设计说明:诗意练笔,组成一首美丽的现代诗歌,课堂飘散浓浓的诗意。)
六、齐背全词
老师和学生齐背全词。
七、总结
出示幻灯片四:
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陈廷焯评《醉花阴》
相思是如此美丽,而又如此凄苦。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代,还有多少相思?你如果在现实中体验不到相思,那么请到《诗经》《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里去寻找吧!
教师改诗相赠
出示幻灯片五:
相思
晚来的风 摇曳烛影
惊醒了
蜷缩在梦里的冷
北去的雁 衔去相思
伤感了多少西风
系在窗棂上的眼神
枯瘦一地的黄花
寂寞了一个人的黄昏
却盛开着满野的柔情
作业布置
1.请大家从课外搜集有关相思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
2.将《醉花阴》改写为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