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28 16: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我们每天都问老师好,为什么要问呀
假如老师变成黑社会大哥你还会问好吗
(学生回答略)
师:几名学生的回答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每个同学在逐渐成长中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苦恼。有这样一个孩子就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情,我们来聆听一下。学习《羚羊木雕》
先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生: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妈妈让我要回来,我要回了羚羊木雕,很伤心。
师:这样的表述好像跟我们学的课文安排的情节顺序不一样。课文是怎样的顺序
生:课文是先写妈妈让我要回来,然后写我送万芳羚羊木雕,最后是我要回来。
师:那我们来看看课文的情节安排是哪种叙述方法
生:倒叙
师:这名同学说是倒叙,是倒叙吗
生:不是,是插叙。因为在情节上没有倒过来,只是把送羚羊木雕这个情节与妈妈让我要回这个情节顺序颠倒了。
师:对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课文运用插叙,谁能说说插叙的好处
生:它能吸引读者,产生悬念。
师:在这样长记叙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
生: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师:作者是以三个小故事将这些人物进行描写的,你能说说有哪三个故事吗
生:妈妈让我要回木雕,我和万芳换裤子,我要回木雕
师:大家看黑板,老师在妈妈让我要回间空了一块,在我要回木雕间空了一块,谁来为老师把空的地方填上一个词,妈妈是怎样让我要回的 我是怎样要回的
生:妈妈是逼着我要回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文章第16段说“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着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师:好的,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很准确。
那下一个空谁来填
生:我应是不情愿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文中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师:对文中人物的表现把握得很好。
生:谁还能再找到依据
还有28段我去要时“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33段“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师:思维很快,请坐。不情愿,老师把它用一个词来说:无奈。
妈妈的逼,和我得无奈,这两个方面是通过人物描写表现出来的,谁来说说人物描写有几种方法
生: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师:说了四种,还不全,谁再来补充
生:还有外貌。
师:好,虽然在本课中没有,但也要知道。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师:我们以妈妈逼我要回这一部分来分析。妈妈逼我要回是哪几段
生:1到16段
师:后边有爸爸出现了,后边内容不要,应到哪一段
生:12段。
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把妈妈与我的动作表情描写找出划上。
师:来,我们先看妈妈的动作表情。谁来说说
生:“妈妈突然问我”的“突然问”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的“紧紧盯”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的“严厉”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的“搭”
“妈妈坚定的说”的“坚定的说”
师:几名同学找得很准确,下面找我的动作和表情,最好由没发过言的同学说。
生:“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的“怦怦跳”
我小声地说
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哭着喊了起来
师:几名同学很快的找出了我的动作表情,对课文很熟悉。我们现在来看妈妈的动作表情能否体现“逼”的特点,谁来说说看
生:能体现出,突然问还只是妈妈想问,后面妈妈坚定地说是要问出来。
师:有一个情感的变化是吗
生:是的。
师:好。那能不能把每一步变化都解释一下
生:妈妈先只是问,然后目光紧紧地盯着,看出妈妈要问出,严厉了,后面妈妈十分严厉,再就是搭在我肩上,软硬兼施似的,后面坚定是说是必须要问出结果的意思,是一步步追问的。
师:说的条理很清楚,解释得很到位。作者的逼的效果通过妈妈的动作、表情体现出来了。体现了情感由弱到强的变化。
我们再看我的动作表情,伤心无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我的心怦怦跳,看出我有点紧张。我小声地说,看出我有点担心,后面声音发抖是害怕了。
师:这名同学的分析很好,把“我”的变化说出来了,那还不完整,谁再来补充
生: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看出我已经害怕了,后面声音发抖是恐惧,哭着喊是很恐惧。
老师我觉得后面哭着喊是绝望了。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我已经不把希望寄托在妈妈身上,我已经放弃求妈妈了。
师:非常好,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很到位,我们看我的情感变化:先紧张然后担心然后害怕然后恐惧,最后绝望,我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生:由弱到强。
老师写上由低到高。
师:那是不是有了动作表情就可以呢 不行,还要体现出具体的语言特点。我们来看这些动作表情能否互换
生:不能,它们正好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我们把妈妈的心理变化与我的心理变化一起比较,看有什么特点
生:一一对应的。
师:也就是说我的心理变化是因妈妈而变得,我的心理变化是紧扣妈妈的心理变化,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吸引了我们。
我们下面也用动作与神态描写来写一段你与父母间的故事。
(给出时间让学生写作)
总结:我们这一堂课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习了人物的动作与神情描写,这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写作文时学着去运用。
注明:
1、因上课时未进行语音录制,所以说实录还是有不妥之处,有的地方是在课下想起后组织语言的,希望能得到语文教师的指正。
2、关于第一堂课就上写作方法指导的问题,有老师提出修改意见,第一堂课是否应以分析人物的性格、把握主体为主,我认为可接受一部分。我的教学想法是有些问题如性格,课前可由学生自学,不要太将学生学习停留在表面,学生缺的更多的是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