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 ,因为 。)
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怀 铺 板 瓦 脆 顿 笋 茁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
④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怀抱 铺路 石板 白墙红瓦 清脆 顿时 春笋 茁壮成长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再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齐读。
(3)理解词语:
①提示朗读带有“坐落”“怀抱” “弯弯曲曲”等词语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用欢快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山村学校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坐落在 。
,飘着歌声。 ,荡着笑语。 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 ,山里的孩子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新词,并采用多种形式地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五、随堂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顿( ) 茁( )
吨( ) 出( )
笋( ) 板( )
群( ) 饭( )
2.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 )的竹子 ( )的孩子
( )的竹林 ( )的红领巾 ( )的石板路 ( )的山溪
( )的铃声 ( )的书声
六、 板书设计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我们的学校 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是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延续,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识字教学中让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通过多样的识字游戏,引导学生在自由、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汉字,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自豪感与快乐感。这样做,不但能巩固认读效果,还能使学生掌握识字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