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灰雀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灰雀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05 20: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灰 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灰雀、或者”等词语。学习目标12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3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散看转 形近字
冻(冻僵)
东(东方)惜(可惜)
借(租借)诚(诚实)
城(城市)冻僵词语学习词语理解
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造句:那个扎小辫儿的姑娘真惹人喜爱。
严寒:(气候)极冷。
造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爷爷都坚持锻炼身体。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造句:一个人独处时,他经常自言自语。 近义词经常——( 常常) 发现——(发觉) 
本来——( 原来) 可惜——( 惋惜)
果然——( 果真) 诚实——( 真诚)
反义词高大——( 矮小) 婉转——( 刺耳) 
喜爱——( 讨厌) 仰望——( 俯视)
严寒——( 酷暑) 诚实——( 虚伪) 词语辨析本来 原来
相同点:都有“拿先前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相比较而有所改变”的意思。
不同点:“本来”侧重于表示情况以前是这样,现在或发生了变化,或依然如故;有时可用来强调道理就该这样。“原来”侧重于表示以前是怎样,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还可用于强调对先前的情况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深感意外。
运用示例:
1.这里( )是一个工厂 。
2.他( )是要来的,可临时有事来不了了。
答案:原来 本来
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结构又怎样了的思路来说,最后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连起来说。) 列宁养病的时候,很喜欢在公园里的三只灰雀,但是有一天他发现少了一只,后来他遇到了将灰雀捉去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染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去。 2.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列宁十分喜欢灰雀。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列宁喜欢的灰雀少了一只,他向一位小男孩表达了见不到灰雀的着急、担心和惋惜,感染了小男孩。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小男孩放回了灰雀。课文解读 1.公园里的鸟儿那么多,为什么一只灰雀失踪都能被列宁发现呢? 因为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由“每天”“每次”“都要”“经常”这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注度很高,也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2.阅读描写灰雀外形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灰雀的? 从胸脯、动作和歌声三个方面来写灰雀的。灰雀的歌声非常地婉转,因此很惹人喜爱。 3.体会“没……没看见”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表示说话吞吞吐吐。可以猜测,灰雀的失踪与小男孩有关系。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4.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夺去鸟的自由 给鸟自由(真正的爱)
(男孩) (列宁) 5.思考:“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一句中的“果然”一词的含义。 “果然”说明小男孩说到做到,也说明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6.明知道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还要问灰雀昨天去了哪里呢? 一方面是表达列宁重新见到灰雀的惊喜之情,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1.ABAC式词语
自言自语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一模一样 有声有色 百发百中
2.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欢蹦乱跳 兴高采烈 察言观色
胡言乱语 粉身碎骨 眼疾手快拓展延伸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捉走了列宁喜欢的三只灰雀中的一只,列宁遇到小男孩后,通过交谈,在交谈中表达对灰雀的关心、担心和惋惜之前,感染小男孩,让小男孩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赞扬了小男孩的知错就改的品质。课堂小结结构图示灰雀不见灰雀灰雀: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 都要 经常善解人意
循循善诱列宁:找遍 询问 着急
担心 惋惜
男孩:支吾(矛盾 不
安)——肯定又见灰雀灰雀:蹦跳
男孩:低头
列宁:微笑喜爱灰雀当堂测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令人惋惜。?
?????????????????????? (??????)?
(3)抬着头向上看。
(??????)
?果然可惜仰望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