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期中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上期中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2 09: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测试题
一、拼音绿长廊。(5分)
1.根据加点字的读音,给下列词语分类。(2分)
待会儿 款待 折磨 折本 挫折
dāi: zhé:
dài: shé:
2.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他性格倔强( qiáng qiǎng jiàng),以为自己很强( qiáng qiǎng jiàng)大,从不做别人强( qiáng qiǎng jiàng)自己做的事情。
二、仔细拼读,正确书写。(5分)
1.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有无数的zǔ náo( ),但只要我们有顽强的yì lì( ),定能 chǎn chú( )无数 jiān xiǎn( ),让自己zhì ài( )的事业走向成功。
2.身材kuí wǔ( )的他骑着 jùn mǎ( )在草原上驰骋,就像一位白衣飘飘的xiá kè( )。
3.听到敲门声,刚睡醒的他趁着 méng lóng( )的月色,xiān kāi( )被子,走向门口。
三、词语泡泡堂。(16分)
1.读句子,完成练习。(6分)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桑娜脸色发白是因为
此时桑娜的脸色可以用 、 等词语来形容。
2.在括号里填上由“然”组成的词语。(4分)
(1)正要坐下的一瞬间,( )身后有人揪住了我的衣领。
(2)他盯着姑娘( )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3)看见他( )宽厚地对我一笑时,我志忑不安的心才得以平静。
(4)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 )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3.照样子,写词语。(3分)
(1)千灾百难(千×百×式的词语):
(2)如歌如画(如×如×式的词语):
(3)风雨同舟(含有“风”“雨”的词语):
4.看图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3分)


四、句子欢乐谷。(13分)
1.给句中的破折号选择合适的用法。(3分)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
(1)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
2.在“口”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童话中口狼几乎永远担着欺负弱小的恶名口如口中国□大灰狼口的故事和西方口小红帽口的故事□
3.“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改为反问句)(2分)

4.体会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子。(2分)
例: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5.仿照例句,用连动的词语写一句话。(2分)
例: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



6.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中,渔夫出海捕鱼是十分危险的。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中的“ , 。”这句诗。(2分)
五、课文立交桥。(7分)
1.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我的脸顿时烧起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我”发现老人之后的难堪和沮丧。
B.《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自觉保护地球。
C.《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作者拜访的朋友是山中的一位隐士。
2.“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3.“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3分)


六、新闻演播厅。(4分)
4月12日上午10点,恩施成丰县忠建河国家级大鲵(ní)自然保护区,来自武汉的35条国家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被放入展马河清澈的溪流中。
1.读了这则新闻,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你简要概括两条。(2分)


2.请你设计一条标语,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列中。(2分)


七、美文欣赏苑。(20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羞愧——( ) 兴奋——( ) 洋溢——( ) 平静——( )
2.“我”羞愧是因为奋”是因为 ;我”“有了几分兴奋是因为 。(2分)
3.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指 。(1分)
4.我”为什么会有“从未有过的感觉”?( )(2分)
A.今天的阳光非常好,让“我”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B.老人的声音银好听,如诗如歌,让人赏心悦目。
C.我”拉琴经常受父亲和妹妹的打击,从未被人表扬过,而老人的夸奖让“我”变得自信,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5.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2分)


(二)赋得永久的悔(节选)
季羡林
我这水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国,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看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得懵(měng)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题,当我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1分)
( )——( )
2.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着 的作用,并与文章的结尾相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分)
3.“这个情况”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一下。(2分)


4、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 )(2分)
A.我”离开母亲,母亲就一病不起,病重去世了。
B.离开母亲之后,“我”很少再见母亲,以至于现在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而且为人子,母亲生时不能陪伴、孝顺她;去世时也没能回来,让母亲死不瞑目,“我”内心充满遗憾和悔恨。
C.离开母亲,没有母亲的呵护,“我”在国外的生活非常不适应。
5.说一说“树欲静面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2分)


6.季羡林心中“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2分)


习作百花园。(30分)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哪些快乐和忧愁?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的?选一两件事写下来吧。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dāi:待会儿 dài:看待 款待 zhé:折磨 挫折 shé:折本
2.jiàng qiáng qiǎng
解析:这道题是对多音字的考查,要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考查。“待”在表示停留的意思时读dāi;在表示其他意思时读dài.“折”在表示亏损时,读音为shé;在表示断,损失,心服等意思时,读zhé.“强”在“强迫“勉强”中读 qiǎng,在“倔强”中读jiàng,在其他词语中一般读作 qiáng.明确了这些再根据具体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1.阻挠 毅力 铲除 艰险 挚爱
2.魁梧 骏马 侠客
3.朦胧 掀开
解析:这道题是对生字书写的考查。解答这类题,第一步,要仔细读准每个音节;第二步,要想一想读这些音节的词语有哪些,并结合所学课文写出相应的字形;第三步,注意生字书写要正确。如“挠”字右上部不能多加一点;“胧”的右边是“龙”,不是“尤”。
三、1.(1)表示语言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2)她心里非常紧张,担惊受怕
(3)示例:苍白 毫无血色
解析:这道题是对句子的综合考查。第(1)题是让我们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这句话是渔夫问桑娜在家做些什么时桑娜的回答。此时,桑娜的心里充满了矛盾,不知道丈夫知道自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会怎么样。所以她的回答吞吞吐吐,有欲言又止的感觉,第(2)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桑娜在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没经丈夫允许,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了,此时,她担惊受怕,不知道丈夫会怎么做,所以脸色发白,第(3)题是要求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桑娜的脸色,可以抓住“发白”这个词语来进行拓展。
2.(1)突然 (2)茫然 (3)依然 (4)泰然
解析:这道题是对词义辨析、归类的考查。首先想一想含有然”的词语有哪些,然后回忆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填入词语后,读读句子是否通顺。
3.示例:(1)千回百转 千娇百媚 (2)如泣如诉 如痴如醉 (3)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解析:这道题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首先要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知道题目要求写什么类型的词语;然后根据自己的词语积累,写出两个即可。
4.水落石出 一碧如洗 悬崖绝壁
解析:这道题考查看图写词语的能力。首先要仔细看图,看看图上都有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由这些事物联想到了哪些词语,从中选择最恰当的 写下来。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并能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一幅图,水变少了,水里的石头露出来了,很自然想到“水落石出”这个词语。第二幅图,天空蓝得就像刚被洗过一样纯净,就 碧如洗”。第三幅图画的是一座陡峭的高峰,由此想到的词语有很多,比如“悬崖绝壁”“重峦叠嶂”等,从中选择一个写下来就行了。
四、1.(1)B (2)A (3)D
解析:这道题是对破折号用法的考查。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读读所给的破折号的用法的选项,了解破折号的用法;然后认真读读所给的句子,体会破折号的含义;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第(1)句中,他不仅为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还有更宏伟的设想,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第(2)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解释了“我”鼻子酸的原因。第(2)句中,“周——总——理——”呼唤时声音的延长,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2., , , “ ” “ ” 。
解析:这道题是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做这类题,首先要认真读读所给的句子,体会其语气,然后想一想哪儿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如书籍、报刊的名称要加书名号,人物的语言要加双引号,前面要加冒号,等等。
3.“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难道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吗?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将陈述句改为反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④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题中要把“不应该”改为“应该”,在“应该”前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将“。”改为“?”。
4.示例:巍巍泰山让我懂得昂首挺胸,茫茫草原使我学会宽容大度。
解析:这道题是对仿写句子的考查。要体会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仿照其特点进行写句子练习,本题中,这句话采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写的是祖国的山用给“我”的启示同时,还要注意加点的词语,用“……让我懂得我学会……,……使我学会……”的句式来写。
5.示例:他戴上草帽,披上雨衣,拿起铁,冲进雨幕中。
解析:这道题考查使用连动的词语造句的能力,所谓连动词语,就是一件事需要用连续的几个动作来完成,要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
6.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要仔细读提示,如“范仲淹”“《江上渔者》”“出海捕鱼是十分危险的等,知道这句诗出自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而且是描写渔民捕鱼危险的,很容易就想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句诗。
五、1.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仔细读读每个选项,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2.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西瓜来历的介绍
解析:这道题是对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考查,要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在课文的中间、开头或者结尾。在中间部分可能是示上启下的作用,在开头可能是统领全篇、开篇点题的作用,在结尾有可能是点题总结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二要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身在异国小城,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乡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乡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凄凉”和“甜蜜”这一对意义不同的词语,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复杂,感受他用思念亲人温暖自己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情感。
六、1.①野生动物大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②来自武汉的35条大被放入国家级大自然保护区的展马河溪流中。
解析:这道题是对解读新闻信息能力的考查。首先要认真读新闻,抓住“人物”“地点”“事件”等主要信息,进行随机组合只要是从这则新闻中读出的内容就行;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主要内容。
2.示例:别让你的“爱”限制了动物的自由。
解析:这道题是对创作宣传标语能力的考查,首先要明确创作标语的主题,然后要明确标语简洁、生动的特点,本次写标语的主题是保护动物。
七(一)1.羞愧 高兴 充满 恬静
解析:这道题是对近义词的考查。我们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想一想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哪些,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写下来。
2.“我”小提琴拉得不好,而老人却说会用心感受“我”的音乐,愿意做“我”的听众 虽然“我”琴艺不好,但是毕竟有人夸“我”了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思考。当老人说愿意做“我”的听众时,“我”羞愧,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小提琴拉得不好;而心里又“兴奋”的原因,可以结合“毕竟有人夸我了”这句话来理解。
3.被别人肯定的快乐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回答这道题,可以结合老人对“我”说的“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这句话来理解,感受到是老人对“我”的肯定,对“我”的鼓励,让“我”树立了信心。
4.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这个问题要结合家人和老人对“我”拉小提琴时的不同表现来思考长久以来,家人的打击让“我”感到沮丧,而老人总是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这肯定,这鼓励,才让“我”产生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5.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她能够给予别人鼓励,懂得欣赏别人。
解析:这道题是对人物评价的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要结人物的语言、动作,从整篇课文的角度来进行。
(二)1.模糊 清晰
解析:这道题是对反义词的考查。我们要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从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写下来。
2.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呼应
解析:这道题是对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考查。首先要读读第自然段,体会它的含义。第1自然段开篇交代“永久的悔结尾总结“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形成了首尾呼应。所以这段话起着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
3.母亲一生家庭贫困,儿子远离,受尽了苦难,她盼望儿子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解析:这道题是对重点词语在文中所指内容的考查。对某句话的理解,要从全文的角度,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前文写道母亲一生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受尽苦难,日夜盼望儿子来。后文中又写道作者想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将这些用合理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4.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理解短文内容要结合文中重点的语句来进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结合第2、3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读读所给的选项,从中选择最正确的一个写下来。
5.树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当子女想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去世了。尽孝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解析:这道题是对名句理解的考查。首先可以借助词语来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再联系短文内容来理解,文中的“我”早年离开母亲,不能孝顺母亲,后来想奉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去世了。
6.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结合第1自然段的“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来说。读了这句话,便知道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八、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写事作文。首先,要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哪些快乐和忧愁,自己打算写快乐还是优愁呢从中定下一个主题。其次,想一想能够体现自己这种快乐或忧愁的事情有哪些。从中选择一件或两件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字里行间要渗透自己的快乐或者优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