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训练二 酸碱指示剂、重要的酸 提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末训练二 酸碱指示剂、重要的酸 提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06 16:3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末训练二 酸碱指示剂、重要的酸
姓名
1.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2.向15mLpH为5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pH为5的溶液
3.将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合后溶液的pH<7
B.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C.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
D.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
4.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5.20g10%的稀盐酸和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石蕊试剂,溶液会变(??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不变色? D.?无法判断
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OH? NaCl??CuSO4??HCl?? B.?KNO3? Na2SO4?? NaOH?? KCl
C.?KCl? Ba(NO3)2? HCl? CaCl2? D.?Na2CO3?Ba(OH)2? KNO3? Na2SO4
7.“雪碧”等碳酸饮料的pH小于7,若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待测液滴到置于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少量水润湿试纸后再滴上待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用蒸馏水清洗后的滴管吸取待测液并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9.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纳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
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溶液
10. 小陈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①②③的顺序依次是(  )
A. 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B. 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C. 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D. 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11.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12.往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在以上蓝色溶液中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表示溶液的pH(纵坐标)与滴加乙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图像是(  )
 

 

13.如图,A,B为两个电极,放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容器里.闭合开关后,电极上将有气泡产生(电解水的过程),B电极上出现的气泡为  在这一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灯泡亮度变  (选填“亮”或“暗”).

14.向一定量的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有关量变化的是(  )




B. C. D.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6.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
17.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的是(  )




A. B. C. D.
18.下列图象反映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D.用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19.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PH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图中c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0.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
①铁粉 ②四氧化三铁 ③氧化铁 ④氧化亚铁 ⑤氢氧化亚铁.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实验室有98.5g碳酸钡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100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碳酸钡的质量分数为(  )
A.12.5% B.19.7% C.20% D.25%
22.请根据下面图1、图2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图1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M点的意义是   ,此时反应中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比是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2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象,该图象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时,无气泡产生,此时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大于V1 mL后,Na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当所加盐酸的体积等于V2mL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所加盐酸体积大于V2mL时,溶液的pH    7.
23.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24.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一系列实验现象。请利用所学知识描述相关的现象,并说明其中的原理。





(1)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旋塞,将稀硫酸加入装置A的试管后立即关闭旋塞。可以观察到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一现象的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装置A出现以上现象后,装置C紧接著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紧接着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实验室有一瓶硫酸废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纯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砂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
(3)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3)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5:B A B C A 6~10:B B A A C 11~12:C C 13.H2 变大 亮 14~18:C B A B C
19.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H2SO4、Na2SO4
20.B 21.D 22.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80:73 放热 NaCl <
23.B 24.产生气泡 Zn + H2SO4 ==== ZnSO4 + H2↑ 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蓝色 装置C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5.Fe + H2SO4 ==== FeSO4 + H2↑ 0.1g 32.7% 偏小 铁锈也要消耗一部分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