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并达到灵活应用。
2.通过专题练习,达到知识的熟练运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熟练应用;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难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的掌握。
三、支持条件分析
教学中恰当利用PPT的演示功能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出示二次函数图象,引入课题。
引入:这是什么的图象?
设计目的:以二次函数图象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1)二次函数的定义:
例:下列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5) y=2(x+3)2-2x2.
设计目的:一、让学生明确学习函数的顺序:定义、图象与性质、应用。二、巩固了二次函数的定义知识。
活动方式: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归纳:1)等式右边是一个整式;(2)在辨析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时,若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须注明它不等于0;(3)等式右边化到最简,须满足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二次。
活动二:根据函数图象,回忆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性质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复习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整理零碎、杂乱的知识,做到知识的梳理、整化、强化,加深理解。
活动方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知识框架的方式。主要研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最值情况、增减性、与坐标轴交点、平移这些性质,使学生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其中在解析式这一环节找一生板书,并采用口答形式说出另两种求解析式的方法。
教师总结: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我们一般就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最值情况、增减性、与坐标轴交点、平移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并指出顶点式中的三种特殊形式。(课件展示)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抛物线
y=ax2
y=ax2+k
y=a(x-h)2
y=a(x-h)2+k
y=ax2+bx+c
开口方向
?当a>0时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
当a<0时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
顶点坐标
?(0,0)
?(0,k)
??(h,0)
??(h,k)
??配方法或公式
对称轴
y轴
y轴
直线x=h
直线x=h
直线x=
最值
a>0
?x=0时, y最小值=0
?x=0时, y最小值=k
?x=h时, y最小值=0
?x=h时, y最小值=k
?x=-时,
y最小值=
a<0
?x=0时, y最大值=0
?x=0时, y最大值=k
?x=h时, y最大值=0
?x=h时, y最大值=k
?x=-时,
y最大值=
增减性
a>0
?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
?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坐标轴交点
x轴
?令y=0,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y轴
?令x=0,求y的值
活动三:专题练习
专题一:
1.通过配方把y =-2x2-4x+6写成y=a(x-h)2+k的形式后为___________,当x=___时,y取得最____(填“大”或“小”)值是_____,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2. y= -0.5(x-2)2+3 上有三点(-2,y1), (-1,y2), (3,y3),则y1,y2,y3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
3.将抛 物线y=2(x+2)2-1 先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再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y=2(x -1)2+3。
4.抛物线y=-2x2-4x-5经过平移得到y=-2x2,平移方法是( )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B.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C.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5.二次函数y=x2+6x-2的最小值为( ) A. 11 B. -11 C. 9 D. -9
6.已知二次函数y=-x2+2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解为__________.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知识的熟练运用、易错点的暴露加强知识的强化。
活动方式:学案方式独立完成后定正答案,对有疑问的问题采用学生讲解方式。其中第1题利用配方法将顶点式化为一般式,由于易出错,让两名学生运用配方和公式两种方法板演进行对比,第2题学生说方法,教师总结。第6题学生运用对称性求解时,对于求解的方法进行点拔:等距离或中点坐标(平均数)方法。
活动四:二次函数的识图问题:
1.根据学生回忆的知识采用课件系统复习。
二次函数y=ax2+bx+c(a≠0)中识图问题
a
?a决定开口方向
?a>0时开口向上
?a<0时开口向下
a,b
?a、b同时决定对称轴位置
?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侧
?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
?b=0时对称轴是y轴
c
?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c>0时抛物线交于y轴的正半轴
?c=0时抛物线过原点
?c<0时抛物线交于y轴的负半轴
△
?△决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
?△ >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 =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
?△ <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2a+b
-与1比较大小
(特殊:当对称轴为直线x=1时2a+b=0 )
2a-b
-与-1比较大小
(特殊:当对称轴为直线x=-1时2a-b=0 )
特殊值
a+b+c,
a-b+c,
4a+2b+c,
4a-2b+c等
?
?
y > 0
?图象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y <0
?图象在x轴下方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目的:知识的系统
活动方式: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采用学生口答,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方式。
活动五:专题二: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口答)
1.填空(填“>”、“<”或“=”):(1)a___0;(2)b___0;
(3)c____0;(4)△=b2-4ac___0;
(5)a+b+c_____0;(6)a+c_____ b;(7)2a+b_____0。
2.当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y > 0.
3.如图是二次函数y1=ax2+bx+c和一次函数y2=mx+n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y2≥y1时,x的取值范围( )A.x≥0 B.0≤x≤1 C.-2≤x≤1 D.x≤1
4.如图所示,当b<0时,函数y=ax+b与y=ax2+bx+c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专题二的练习,熟练掌握知识的运用,并渗透各种数学思想与方法。
活动方式:独立完成学案后定正答案,对有疑问的问题采用学生讲解方式。预设第1题的第6个学生会有疑问,可引导学生结合解析式把b移到等式的左边观察其系数是-1,再结合图象观察-1对应的值的正负。对第4题学生口答说方法,并根据学生口答的情况进行点评。
活动六:综合练习: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
专题三:
已知:二次函数y1=x2-2x-3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顶点为点M(1,-4),一次函数y2=kx+b过点B、C两点。
(1)你能求出哪个三角形的面积?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当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的值?
(4)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设计目的:通过本专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使学生掌握二次与一次函数综合性题的思路。
活动方式:因为本题难度较大,故引导学生分析:(1)对于求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为直接求和间接求,当三角形的一条边在坐标轴上时,我们一般采取直接求的方法,当不满足这个条件时,采取割补的方法。若有同学提出求△BCM的面积,可紧跟着再问若求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如何解决?你还能求出哪个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口答。
(2)对于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比较大小时,找准它们交点的横坐标,写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口答。
(3)对于有两个定点和一个动点,其中这个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求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把它转化为两点一线问题,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具体做法是先看清它们是在直线的同侧还是异侧,若在异侧直接连接这两个点,它们与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若是同侧,先做出一个点关于这条线的对称点,然后连接这个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它们与线的交点即是所求的点。(注意:抛物线本身的特殊对称性,这条直线必须是对称轴。)并联系到圆、菱形、正方形这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求两线段和最小时的相同性。这个题还可以求△APC周长最小的问题。找一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完成学案。
活动七:归纳小结,自主反思,优化概念
1.知识点:
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时,需掌握定义、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情况、增减性、与坐标轴(x轴、y轴)交点、平移、对称、符号问题、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
2.数形结合思想;
3.知识系统化。
设计目的: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归纳和教师释疑,让学生内化知识,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活动方式:反思学习过程,归纳并形成知识体系,交流体会和感受.
活动八:目标检测设计
(一)选择题
已知二次函数(≠0)与一次函数(≠0)的图像交于点A(-2,4),B(8,2),如图所示,则能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或
(二)填空题:
1.已知函数,当 时,它是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
…
…
…
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 ,时对应的函数值 。
3.函数y=x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可求得使y≥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课件19张PPT。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课题: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 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函数图象,回忆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性质
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展示。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一、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解析式为一般式y=ax2+bx+c,然后解三元方程组求解;
二、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和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求解。
三、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的坐标时,通常设解析式为交点式y=a(x-x1)(x-x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当a>0时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
当a<0时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0,0)(0,k)(h,0)(h,k)y轴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y轴直线x=h直线x=hx=0时,y最小值=0x=h时, y最小值=0x=0时, y最小值=kx=h时,y最小值=kx=0时,y最大值=0x=0时, y最大值=kx=h时, y最大值=0x=h时,y最大值=k令y=0,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令x=0,求y的值专题一:
1.通过配方把y =-2x2-4x+6写成y=a(x-h)2+k的形式后为______________,当x=___时,y取得最____(填“大”或“小”)值是_____,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2. y= -0.5(x-2)2+3 上有三点(-2,y1), (-1,y2), (3,y3),则y1,y2,y3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
3.将抛 物线y=2(x+2)2-1 先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再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
y=2(x -1)2+3。大y=-2(x+1)2+8-18(-3,0),(1,0)(0,6)4上3右y1<y2<y34.抛物线y=-2x2-4x-5经过平移得到
y=-2x2,平移方法是( )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B.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C.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5.二次函数y=x2+6x-2的最小值为( )
A. 11 B. -11 C. 9 D. -9DB6.已知二次函数y=-x2+2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解为__________.X1=3,X2=-1三、二次函数y=ax2+bx+c(a≠0)中识图问题a决定开口方向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a、b同时决定对称轴位置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决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侧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b=0时对称轴是y轴c>0时抛物线交于y轴的正半轴c=0时抛物线过原点c<0时抛物线交于y轴的负半轴△ >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 <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图象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象在x轴下方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填空(填“>”、“<”或“=”)
(1)a_____0;
(2)b_____0;
(3)c______0;
(4)△=b2-4ac___0;
(5)a+b+c_____0;
(6)a+c_____ b;
(7)2a+b_____0.
><>>><=-0.5<x <2.52.当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y > 0.专题二: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
2.5 3.如图是二次函数y1=ax2+bx+c和一次函数y2=mx+n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y2≥y1时,x的取值范围( )
A.x≥0 B.0≤x≤1 C.-2≤x≤1 D.x≤1C4.如图所示,当b<0时,函数y=ax+b与y=ax2+bx+c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By=x2-2x-3专题三
已知:二次函数y1=x2-2x-3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顶点为点M(1,-4),一次
函数y2=kx+b过点B、C两点。
(1)你能求出哪个三角形的面积?A BCM(2)当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的值?(3)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课堂小结一、知识点
定义、开口问题、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情况、增减性、与坐标轴(x轴、y轴)交点、平移问题、对称问题、符号问题、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二、数形结合思想三、知识系统化一、选择题:
已知二次函数y1=ax2+bx+c(a≠0)与一次函数
y2=kx+m(k≠0)的图像交于点A(-2,4),
B(8,2),如图所示,则能使y1 >y2 成立的的取
值范围是( )
A.x<-2 B.x > 8 C. -2 8
二、填空题:
1.已知函数y=(m-1)xm2+1+3x,当m=___时,它是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__________,x=2时对应的函数值 。
检测D-1直线x=-183.函数y=x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可求得使y≥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x≤-1或x ≥ 3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