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3第3单元观照女性命运鲁人版必修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3第3单元观照女性命运鲁人版必修3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06 07: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观照女性命运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qiān)    垝垣(guǐ)
蓍草(shī) 咎言(jiù)
B.汤汤(shānɡ) 靡室劳矣(mǐ)
监生(jiàn) 间或(jiàn)
C.朱拓(tà) 形骸(hái)
新正(zhēnɡ) 讪讪(shàn)
D.歆享(xīn) 尘芥(jiè)
笑靥(yǎn) 梦魇(yǎn)
D [“靥”应读y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贸丝 顿丘 垝垣  沸反营天
B.盗跖 徂尔 俨然  前合后偃
C.形骸 寒暄 窥探  苌弘化碧
D.蹙缩 诡秘 刽子手 浪荡乾坤
A [A项,营—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我贿迁    贿:财物,此指嫁妆
B.言既遂矣 言:说
C.总角之宴 宴:欢乐
D.思君令人老 老:心情忧伤,形体消瘦
B [言:助词,无实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C [A项,语序不当,将“收集”移到“转移”前。B项,不合逻辑,删去“不会”。D项,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是”或“功不可没”。]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2)《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嫁到男方家后从早到晚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3)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
人有小过,尝为拚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顾蹇义等曰:“朕待卿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诸臣惭谢。
宣宗之初即位也,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遏事敢为,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行意。士奇既耄,子稷傲狠,尝侵暴杀人。
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B.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C.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D.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B [“诸大臣”应为“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第二个“然”表语意转折,应在其前断开,排除C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名,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 [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士奇气度宽宏,不计较小事。广东布政使徐奇拿岭南土特产赠送给朝臣,名单中没有杨士奇,皇帝询问此事,杨士奇予以解释,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B.杨士奇忠言直谏,不从众歌功颂德。对有人称颂天下太平一事,杨士奇独抒己见,皇帝同意他的看法,并拿其他大臣与其进行对比,众臣为此感到惭愧。
C.杨士奇历任阁臣,深受朝廷信任。杨士奇在宣宗、英宗两朝与杨荣、杨溥同任阁臣,三人一直非常和睦,英宗年幼,三人同心协力处理朝政。
D.杨士奇因儿子犯罪,深感忧虑。他的儿子曾经犯下杀人的罪行,朝廷没有治罪,后来又有人揭发其子许多不法之事,杨士奇为此非常忧虑。
C [“三人一直非常和睦”说法有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已经因为(他人)举荐被征召授予教授,应当前去赴任,王叔英又以其史学才华推荐他。(关键词“修”“用”和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2)杨士奇说:“希望陛下像曲意包(宽)容我一样来包(宽)容杨荣。”皇帝的心意才纾解。杨荣因此觉得愧对杨士奇,以后两人相处得很好。(关键词“愿”“曲”“愧”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世,江西泰和人。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已经因为(他人)举荐被征召授予教授,应当前去赴任,王叔英又以其史学才华推荐他。于是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编纂官。
杨士奇奉行职事非常谨慎,在家里从不说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敬谨慎,善于对答,议政总能合皇帝的心意。
他人有过失,杨士奇都为之掩盖。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统领西南时,带当地土特产赠送给内廷官员,有人得到馈赠名单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后发现其中无杨士奇名字,于是召见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回答道:“徐奇奔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赠行,我恰逢得病未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明成祖于是命令毁掉了那份名单。明仁宗即位,提拔杨士奇做礼部侍郎兼任华盖殿大学士。当时有大臣上书歌颂太平盛世,明仁宗拿它让各位大臣看,群臣皆以为然。唯独杨士奇称:“陛下虽然泽被天下,但是靖难所牵连的流徙之人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国家应当继续休养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差不多可以期至。”明仁宗表示赞同,于是对蹇义等人说:“我对你们至诚,是希望你们匡正辅佐、纠正错误。但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书,你们等人均无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无缺漏,天下太平了么?”群臣听后惭愧道歉。
明宣宗即位时,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为人豁达,果断勇毅,敢作敢为,但非常懂得馈遗,边将每年都送良马给杨荣。明宣宗非常清楚这件事,就问杨士奇(是怎么回事)。杨士奇为杨荣极力申说:“杨荣通晓边疆事务,我们比不上他,陛下不应该以此小错而介意。”明宣宗笑道:“杨荣曾经说你和夏原吉的坏话,你却还要为他着想吗?” 杨士奇说:“希望陛下像曲意包(宽)容我一样来包(宽)容杨荣。”皇帝的心意才纾解。杨荣因此觉得愧对杨士奇,以后两人相处得很好。
明宣宗去世,明英宗即位,年方九岁。军政均由太皇太后负责,太皇太后非常信任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有事情都派遣中使到内阁咨询议论,然后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尽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杨士奇已经年老,他的儿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施暴杀人。
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当即惩处,把密封的状子给杨士奇看。又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稷这才被关进监狱审理。杨士奇以年老疾病告假,明英宗恐怕伤害杨士奇的心意,下诏安慰。杨士奇感恩哭泣,忧虑不起。正统九年三月去世,享年八十岁。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贞。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13分)
掏狼窝
李芳丁
我们家祖传一套掏狼窝的手艺,父亲临去世的时候一再叮嘱我,千万不能把这门手艺丢了,要把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记得20世纪60年代末,我刚高中毕业就到生产队当社员了。那时“学大寨”抓得紧,我刚下生产队又什么活计都不会干,一天累得要死,才评三等工。因此我总琢磨着掏狼窝比在生产队劳动合算,因为附近的狼窝越来越少,价钱直线攀高,掏到一窝少说也能卖个千儿八百的。这个合算的买卖,说啥也得去干。
那年初冬的一天,我带着掏狼窝的“四大件”──手电筒、麻袋、铁锤和钢钎来到了离家三十里远的对头砬子沟里,不到中午,我就发现了一行狼的踪迹,可是找到狼的踪迹并不等于就找到了狼窝,山里的狼越来越狡猾,它们把洞口造得十分隐蔽,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找到狼窝的。但这难不倒我,没多长时间,我就在一块大石头的下面找到狼窝的洞口。
狼洞一般都是一米左右大小,特别深长,有的竟长达二三百米。我把麻袋系在腰上,把铁锤掖在麻袋里,一手拿着钢钎,一手拿着手电筒,四肢趴着钻了进去。洞里黑漆漆的,手电筒的光就像萤火虫似的,爬行在狼洞里,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进地狱。
半个小时后,我爬到了洞的尽头,找到了狼窝。狼窝足有半间房子那么大,挺宽敞。我直起身来,一边揉着发酸的腰,一边用手电筒四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窝狼,一共四只,我想今天的运气不错。狼是最狡猾、最凶残的野兽,若是在野外,别说是一个人,就是几个人也不是群狼的对手。可是,每当有人光临它们的窝巢时,它们就变得胆小如鼠,既不攻击,也不逃跑,而是如羊群似的相互拥挤,边挤边浑身哆嗦得放响屁,用绿莹莹的眼睛看着你,乖乖地等着你的发落。我不慌不忙地拽出背后的铁锤来到狼的跟前,照着其中一只的脑门,又准又狠地砸下去,只听噗的一声,那个不可一世的东西就不声不响地趴下了。遇到这种凶狠的袭击,其他的狼可能是吓呆了,也许我的祖辈们就是抓住了狼的这个弱点,才摸索出了捕杀它的这套手艺。我解开麻袋,把死狼扔进袋子里,把袋口系在腰上,然后转过身,在三双绿莹莹的目光之下,拽着那只死狼向洞外爬去。我估算了一下,这一进一出,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把这四只狼都弄出来,天刚眼前黑,顶着星星回去也没问题。这样想着,我把死狼放在洞口,回头又钻进洞里。
还是重复着祖传的那种残忍方法,我又把一只狼锤死后,装进麻袋里拖着向外爬。然而,当爬到打通的那块石头旁时,我不禁大吃一惊,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土质太疏松,或者是因为我动了那块石头使上面失去了支撑,眼前已出现塌方,洞被沙土石块严严地堵死了。我第一趟出去时已经把钢钎带出去了,哪承想遇到塌方,没办法,只得用双手去扒洞,可越扒土越多,扒了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一小步。
手电筒的光越来越暗,为了省电,我把手电筒关了。瞬间,洞里一片漆黑。我掏过无数次的狼窝,死在我手中的狼更是不计其数,在狼洞出出进进是我最大的乐趣了,可此时我却觉得从来没有过的恐惧。我一次次地向堵在前面的石头发起攻击,但一次次都垂头丧气地缩回来,手指头好像已经磨去了半截,再也不敢去触摸那坚硬的石头。随着体力一点点地消耗,我开始绝望了。
越是绝望,越会使人想起很多美好的事情和很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我是家中的老大,是全家人的希望和依托。没有我,母亲和弟妹们就没法活下去!强烈的求生欲竟使我想到了喝狼血,我决定用狼血充饥。可我刚刚解开麻袋还没来得及喝狼血,就昏过去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过来,发现眼前有两双绿莹莹的目光。打开手电筒一看,是洞里的两只狼坐在那只死狼跟前正用舌头默默地舔着死狼头上的血迹。看到这情景,我心里一颤,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兄弟妹妹。我默默地想,今天落到这般绝境,是不是报应?
等我再次从昏睡中醒来时,竟发现了三双绿莹莹的目光。我以为那只狼被舔活了,打开手电筒一看,没有啊,那只死狼仍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但守在它身边的,确实是三只狼啊,就在这时,一股清新的风吹到我身上,使我精神一振。我回头用手电筒一照,惊奇地发现在那块大石头的一旁,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洞,虽然很低很窄,但还是勉强可以爬过去的。也不知从哪来的那么大的力气,我一口气爬出洞口,终于又看到了雪夜中的星空。
我踉踉跄跄地向山下跑去。跑到村头时,东方已露鱼肚白,启明星已出来了。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母亲沙哑的呼唤声。
我已无力回答母亲的呼唤,眼泪却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连滚带爬地跑到母亲跟前,一头栽倒在她的怀里,喃喃地说:“娘,我再也不掏狼窝了,宁愿受穷,宁愿祖传手艺断在我手里,宁愿父亲在九泉之下闭不上眼睛……”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她那干柴般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有几滴热乎乎的东西滴在我的脸上,淌进我的嘴角,咸咸的,涩涩的,我知道,那是母亲的心酸的泪……
(节选自《意林》2014年第11期,有删减)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山里的狼越来越狡猾,狼窝造得很隐蔽,没有经验的人即使发现了狼的踪迹,也找不到狼窝的洞口。
B.父亲临终时一再叮嘱“我”要把掏狼窝这套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因此,在初冬的一天,“我”带着工具,到离家三十里远的对头砬子沟里去掏狼窝。
C.当体力耗尽且还昏厥几次后,“我”竟然不知从哪里来了力气,一口气爬出洞口,这说明人在绝处时,求生意志是十分强大的。
D.“我” 杀狼的动作十分连贯, “拽” “砸”“解”“扔” 等系列动作,说明“我”是一个动作敏捷而性情残暴的人。
C [A项,“找不到”有误,应是“很难找”;B项,“我”掏狼窝不仅因为父亲的叮嘱,还因为被生活艰苦所迫; D项,“性情残暴”说法不妥。]
11.文中的狼和狼窝有何特点,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狼是最狡猾、最凶残的野兽”“如羊群似的相互拥挤,边挤边浑身哆嗦得放响屁,用绿莹莹的眼睛看着你,乖乖地等着你的发落”“狼洞一般都是一米左右大小,特别深长,有的竟长达二三百米”“狼窝足有半间房子那么大,挺宽敞”等,可知狼和狼窝的特点。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祖传一套掏狼窝的手艺”“宁愿祖传手艺断在我手里”等,可知作者交代狼以及狼窝的特点,意在交代祖传的手艺和为下文做铺垫。
【答案】 狼的特点:在野外,狡猾、凶残;在洞内,胆小、温顺。
狼窝的特点:隐蔽、深长、阴森恐怖、洞内宽敞。
作用:①说明祖传掏狼窝的手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②为下文写“我”被困狼窝作铺垫。
12.本文写“我”抓住狼的弱点,熟练地从狼窝掏出狼,却又被困狼窝,被狼救出,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主题上说,凸显人与自然和谐这一主题;从情节上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从形象上说,有利于展现主人翁的内心世界。
【答案】 ①使情节更精彩曲折;②使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得以充分展示;③“我”要杀死狼,狼却救了“我”,二者对比,引人深思;④深化主题,告诫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10分)
诗经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 ①喈喈(jiē jiē):鸡叫声。②夷:平,指心中平静。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
B.“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表现的是黑暗与光明的交织搏斗。一面是风雨代表的黑暗,一面是鸡鸣代表的光明与希望;一面是压抑,一面是奋扬。
C.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D.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图景。
E.诗人的用词写景是讲究的,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BC [B项,“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C项,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1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中写“风雨”其实是比兴的手法,在渲染凄凉气氛的同时,表达出主人公的炽烈感情。
【答案】 主要运用比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惆怅之情。
三、语言运用(15分)
15.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可改变语序。(3分)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但它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把原句的被动句改为主动句即可。
【答案】 但儒家学者为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而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逐步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
16.下面是《窦娥冤》中的一段唱词:
【滚绣球】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甲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古名家杂剧》为:“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乙句)
请比较(甲句)(乙句)的优劣并说明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应从两句话的语气及表达的情感两方面作分析。
【答案】 ①(乙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甲句)“何为地”这种反问的语气强烈;②(甲句)不仅表达了窦娥对冤屈的控诉之情,更能突出了她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的后面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大家对“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的理解,故此句应该从“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方面回答;第②处后面“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还有数学家对数学美的描述,而前面已经说“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故此句从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这个角度去写即可;第③处是总结,应从数学美具有内涵的角度回答。
【答案】 ①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 ②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 ③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每点2分)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3分)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将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验之现实,大致不错。文学是纯净的,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注意关联前后文意,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段把“天底下最善良的人”的评判标准与对文学的喜恶联系起来,推断显然不合理;且后文的“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也说明“一定”的说法太绝对。联系现实来看,可以推断出“以文学钻营的人”可能会丧失名誉,失去所得,但“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的推断过于武断。
【答案】 ②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③以文学钻营的人并不一定都会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晓安智商高,但因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父亲为此苦苦相劝:“你看你表姐,学习多用功啊!”晓安不以为然:“用功又能怎样,成绩还不如我呢!”面对失望的父亲,他安慰道:“放心吧,反正我将来也不想做官,只想做个董事长。”
你赞同晓安的说法吗?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该材料中有三个人物:晓安、表姐和父亲。很显然,晓安是材料陈述的主体,即主要人物,也自然成为审题立意的最佳切入点。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晓安主要有三个特点:生性聪颖、迷恋网络游戏、“理想”远大。仔细分析我们又会发现两个问题:其一,晓安虽然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其二,晓安称自己将来“不想做官.只想做个董事长”。乍一听,这“理想”貌似还很远大,但仔细想一想,晓安的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荒唐与可笑,这是盲目乐观和自我膨胀的表现。首先,晓安说自己“将来也不想做官”,他是否想过,以他的成绩,就算想做官但做得了吗?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是自命清高的表现;再者,他口出狂言,说自己“只想做个董事长”,难道董事长是想做就能做的?做董事长离不开才学和能力,更离不开敬业精神。无论是瞧不起表姐,狂妄自大,还是口出狂言,想入非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晓安不思进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除了从晓安的角度立意外,还可以谈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需踏踏实实,奋发进取;可以谈远离网络游戏,谨防玩物丧志;还可以谈发挥先天优势,成就美好未来。无论怎样立意,写作时务必谨记: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注意任务驱动,做到文中有“我”,全面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例文】
晓安,请听我对你说
韩子怡
晓安同学:
你好!
听闻你沉迷网络游戏,懈怠学业,对表姐的勤奋不屑一顾,还大放厥词欲登董事长之高位,我为此深感担忧!志向高远固然重要,但应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所以我认为,你的言论有失偏颇,行为欠妥。
首先,你没有正确认识自我。你过人的天赋本该成为你完善自我、战胜强者的有力工具,却被你用在网络游戏上,实在可惜!况且,以你现在荒废学业等行为,日后谋生尚成难题,何谈当董事长?究其根源,都是你自命不凡与颓废堕落惹的祸。你目前的状况在当下社会中绝非个例:多少浮躁的青年得过且过,却在心中幻想诗和远方。殊不知,美好的理想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不付诸行动,梦想也只是梦想罢了。正如你幻想的董事长之位,倘若你没有渊博的知识,就算在其位,只怕也难谋其事,成其业。所以,欲实现崇高理想,你还须认清自我,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向着目标迈进。
其次,你没有树立创优意识。明知表姐天资不如你,你却与她比高下,难道超过表姐就代表你实力很强吗?拿弱者做参照物,只会让自己在自我满足中日渐堕落;安于现状,只会让自己在激流中停滞不前,甚至被激流淹没。你的天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过人的智商,你本可以远超表姐,与强者比试,可你却仅仅因成绩比表姐略胜一筹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这难道不是一种安于现状、自我麻醉的行为吗?树立创优意识,是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不二法门。所以我认为,你应该选择更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拼搏中脱颖而出。
再次,你没有积极处世的情怀。你说自己“将来也不想做官”,好一个“不想做”,似乎你想做就能做上!退一步讲,就算给你个官职,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你又怎能行使好职权,造福人民?倘若为官者都如你这般不思进取,眼高手低,庸政懒政,只怕会天怒人怨、众叛亲离了。无法触及理想,便蔑视理想,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身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勤奋、务实,以学富五车为经,以鸿鹄之志为纬,编织我们美好的梦想。纵然理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我们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切不能自欺欺人、好高骛远,更不能萎靡堕落。
晓安,作为同龄人,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在反省中重新认识自我,调整心态,强化竞争意识和创优意识,用实力叩开事业的大门。
你的学姐
某年某月某日
【点评】 本文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读来亲切自然。主体部分由三个并列部分构成,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令人心悦诚服,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作者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阐述事理,符合命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