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4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鲁人版必修4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4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鲁人版必修4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06 07:1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    牛马走:仆人
B.近乎卜祝之间 卜祝:掌握占卜和祭祀时赞辞的官
C. 独阏氏、子弟在 阏氏:匈奴王的称号
D.加以老母系保宫 保宫:汉代少府官署
【解析】 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解追求的精神层面。________。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归宿
②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③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
④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⑤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
A.⑤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⑤
【解析】 ⑤③①一组与前面的句子相衔接,④②一组与后面的句子相衔接。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连接,电子阅读的便捷,使人不免产生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圣的文学阅读,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
②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100多年前的10月10日,是一个风雨如磐的时刻,革命的浪潮以风卷残云之势,摧毁了早已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从而终结了满清贵族对中国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⑤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⑥这些审美趣味化为文化基因,汇聚到历史长河里,孕育了辉煌独特、山高水长的中华文明史。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解析】 ①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意为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借以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泛指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处使用正确。②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正确。③不蔓不枝:原指莲茎不分枝杈,现形容说话、写文章等简洁。此处错误,对象错配。④风雨如磐: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常用来比喻形势严峻、社会动荡。此处正确。⑤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人的技艺十分高超。句中是天然之景,此处错误。⑥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此处错误,对象错配。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B.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态度,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C.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D.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系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空白。
【解析】 A项,结构混乱,“要有”和“以……为基础”句式杂糅;B,搭配不当,“提高态度”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在”应放在“二孩”之前。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老王生病了,小李买了些东西去看望,老王说:“怎么还买东西啊?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我只好笑纳了。”
C.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小张刚到外地工作,有一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小张对同事说:“先父要我多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请多多指教。”
【解析】 B项,“笑纳”应是请别人或对方接受。C项,“绵薄之力”是谦辞,指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去帮助别人。D项,“先父”用于称呼自己过世的父亲。
【答案】 A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7分)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 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 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下片对四位历史人物,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D.“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E.“棋头”一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两句,是说既然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解析】 A项,“便匹马、蹴踏高秋”这是送别时祝愿的话,非实写;C项,写这四位历史人物一方面表明襄阳是大有作为的去处,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些人事已成为历史陈迹。庞统、诸葛亮久已去世,尸骨已朽;蛟渚、鹿门等遗迹也已破败衰颓,不似当年了。
【答案】 AC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结合“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分析“对陈舍人的勉励”;结合“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分析“对朋友谆谆叮嘱”;结合“也须高著局心筹”分析“对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的讽刺”。
【答案】 ①对陈舍人于国家危难之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勉励。②对朋友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③暗含对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的讽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狱中上母书①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②,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③,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 ①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②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谥文忠。 ③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B.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C.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D.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解析】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中“好”作状语,不应与后面断开,据此排除C项;“亦武功渭阳情也”是判断句,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
【答案】 B
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菽水: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常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B.九京:犹九泉。指地下。
C.双慈:指父母双亲。
D.大造:指天地,大自然。
【解析】 双慈:在文中指作者的两位母亲。
【答案】 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完淳牢记双慈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勤于国事,没有一天供养双慈,还不得不把双慈托养于人,他对双慈“大恩未酬”的负疚之情溢于言表。
B.夏完淳认为自己死不足惜,只是杀父之仇未报,不孝之罪通天,家运又日渐衰败,偌大的家庭将如何支撑下去,所以此时他在“报国”和“报母”的抉择上陷入了两难境地。
C.夏完淳已经立下了破家报国的壮志,即使断绝后嗣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交代这一事时口气相当的严厉,若有人妄立后嗣,他与父亲在冥冥中决不饶恕。
D.夏完淳不仅是血性的真豪杰,也是多情的好男儿。他恳请双慈保重身体,他指望寒食节和梦兰时节的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他牵挂结缡二年贤孝素著的妻子,他集豪情和柔情于一身。
【解析】 他义无反顾地发出“虽然,已矣!”“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的庄严誓言,恰当地将“报国” 和“报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丝毫没有犹豫。
【答案】 B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来考虑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恤问,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
(2)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不肖的后嗣,被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3)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把家里的事都交托给他。
【参考译文】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为报答父亲而死,不能再来报答母亲了!
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考虑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恤问,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明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料到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全家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忽然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
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已如此零落至极。节义文章像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不肖的后嗣,被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暂且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把家里的事都交托给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那么我的心愿就了结了。妻子和我成婚两年,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外甥替我好好对待她,这也是武功外甥渭阳家族的情脉啊,语无伦次,这都是将死之人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
(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噩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4分)
香香的端午
谢 冕
①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最初是菖蒲、艾蒿的香味,后来是雄黄酒,是年轻女性胸前、腋下的香囊,那香囊里充填着香香的沉香、木香、丁香碾成的粉末,再后来就是竹叶包裹的粽子,满街满巷飘浮着粽叶的清香。进入五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浮动着端午特有的香气,隐隐地、若有若无地散发在逐渐浓郁的节日的气氛中。时序已是初夏,也许茉莉正在悄然开放,也许含笑正在蓓蕾,也许白玉兰正在高处的枝叶间发出诱人的暗香;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特有的香气。这是让人着迷的香香的端午!
②“端取乎正,午得其中”,除了香香的,端午也是端端的。这节日恰在一年的中间,元宵以后,中秋以前,这是这一时段最盛大的节日。古时民间庆典,大抵总与节候有关,端午时节,天气转热,百虫萌动,百毒衍生,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说是门上悬剑,妖魔却步,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那些香囊中装的也是一些中药材的粉末。这些举措,无不指向这个盛夏到来之前消毒驱虫的实际,所谓的“菖蒲似剑斩千邪”即指此。
③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记得幼时,节日临近,家家都贴起对联——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记得一副对联是:“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时似懂非懂,倒是记住了,直到如今。福州近海,原是“海国”无疑,闽江贯穿福州城,说是“江城”,更是贴切。然而,农历五月天,挥汗如雨,哪有什么梅花?梅花又怎么会“落”?不懂了。后来读唐诗,方知其句出自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④由此才知道“梅花”是笛曲名,汉乐府的名曲有叫“梅花落”,也叫“梅花引”的。
⑤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这个节日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我曾在汉江上游的安康观看过盛大的龙舟节。“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这天包粽子纪念诗人,但全中国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包。广西的枕头粽,浙江的火腿粽,厦门和泉州的肉粽堪称粽中极致,最为富丽堂皇——它是咸肉粽:火腿、鸡、松花、花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囊括其中。
⑥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地——母亲此时有一种惊人的爆发力——因为母亲的缘故,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橙黄色深到发暗,糯米碱面的香气,加上竹叶的香气,非常的迷人。吃时蘸糖,与别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⑦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 竞渡之前来自四乡的龙舟分别在闽江各处整装待发,龙潭角、鸭姆洲、仓霞洲各处都有健儿的身影。 当然正式的比赛是在江面开阔处,万寿桥下是中心,龙舟从上渡方向顺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冲刺的时节,此时锣鼓喧天千舟齐发,气势极为雄伟。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酷暑前往观战。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清代董平章有一首榕城竹枝词写的就是这个场面:
凉船过处水生风,
鳌鼓声喧万桨同。
若个锦标先夺得,
蒲葵扇系手巾红。
⑧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正如我在关于清明的那篇文字说的,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菖蒲似剑斩千邪”中的“似剑”,表面指菖蒲形状像剑,实指它分泌的香气有消毒驱虫的功效。
B.文章引用对联“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旨在说明端午节日中饱含的诗情,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博大及智慧。
C.文章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目的是衬托母亲包的粽子结实,凸显福州的粽子味道最本色。
D.谢冕的这篇文章,再现了家乡的人文风俗并揭示其文化意蕴,写出自己对故乡、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解析】 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意在说“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表现我们民族“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的智慧与达观。
【答案】 C
13.文中有两处分别引用了李白和董平章的诗句,请指出这两处引用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这类题,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着手。形式包括手法(此处引用,是解题条件)、结构、效果;内容包括文章话题、所写具体形象或材料、要表达的情感等。认真阅读文本,首先看作者在何处用这两人的诗,与上下文有何联系(结构的作用);其次看这两句诗所在段落主要写什么内容,看诗句与作者写的主要话题有何关系(内容的作用);再看文章主旨是什么,这两句诗的引用对表现主题有没有作用(主题的作用);另外,诗句在文中的引用往往能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性可读性等等,看看这些引用是否有这样的作用。
【答案】 引用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福州对联中的“梅花落”有出处,从而间接证明福州的节日仪式充满诗意;引用董平章的诗,可以再现清朝的赛龙舟的场面,说明龙舟竞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多处引用古诗,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
14.文中说“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200字以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作者用整篇文章解说了这句话,所以该题第一问即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端午的“香”就是这种善于化解苦难、懂得享受生活的精神气质。所以回答这一问题,要概括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观点。在此基础上说自己的看法,并以现实经历或阅读体验中的具体事例来佐证。
【答案】 包粽子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结果成就了传统美食;赛龙舟寻觅悲苦的诗人,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我们的祖先能把原本是纪念苦难的活动仪式化、节日化,并逐渐赋予这仪式和节日以现世的积极健康喜乐人情化的内容。所以说“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其实这是我们民族“不忘过去,更着眼现世和未来”的生活观的表现,体现出我们的智慧与达观。春天是生命蓬勃生长的季节,但先人已去,我们难免思念,于是有了清明,祭祀祖先,这里有一份庄重,但想念先人不是为了惩罚自己,而是要更好地生活,于是清明节我们踏青,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我们从各处回到自己祖先聚居的地方,兄弟姐妹相聚,让散落各地的后辈子孙有一根亲情线相连,让我们更珍视生命好好生活。
三、语言运用(15分)
15.司马迁坚守不渝的信念,固守着精神家园,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更是世人精神的滋养。但是苏玉光的《为生命弹奏》却冰冷地刻写着:
“精神在消费时代/一切都走向了感官的平面/专为想象和审美活动存在的心灵/哭泣着、呓语着、浪迹着/幽灵般独行在物欲横流的商街市场”,我们人类一向尊崇的道德、情操,在金钱的诱惑下,“纯情与真诚在这里不值一文/皓月玉洁冰清/夜幕下它只作为湖水中飘忽的投影”。
请你根据上面的诗句,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受。(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属开放探究题,考查的角度是学生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谈感受一是要结合材料谈,不能空发议论,二是要观点正确,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另类的、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答案】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我们的生活虽然五彩缤纷,但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色彩,正如我们的楼群中夹杂着一座座旧房子一样,现代与保守并存,先进与落后对峙,崇高与庸俗同伍,这要看人们的抉择是什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读苏玉光的《为生命弹奏》,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进而明白:我们应该坚守的是什么,应该摒弃的又是什么。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精雕细琢的制作意识:制作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而这种制作意识的反面,__①__。当然,__②__,坚守工匠精神的业主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但它是盈利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文“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反面”可知应该填写“粗制滥造”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后面的“但它是盈利唯一正确的路”可知应该填写“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第③空根据前文“工匠精神”可知应该填写“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答案】 ①是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 ②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 ③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1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去年我院新生军训期间天气晴好,实弹专项训练时间充足,学生实弹射击均取得较好成绩。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一定会取得好的射击成绩。今年受天气影响,训练时间较短,这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射击成绩。如果延长训练时间,学生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鉴于此,特请求基地延长本届新生实弹专项训练时间。
①延长训练时间,学生不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推断的能力。要注意抓住远端中推理错误或者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要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一定会取得好的射击成绩”和“训练时间较短,这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射击成绩”,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答案】 ②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未必会取得好的射击成绩 ③训练时间较短,未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射击成绩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的话是次要方面,老和尚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意,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意。
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佳作展台】 
成功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小溪不会因山路的崎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雄鹰不会因为天空的电闪雷鸣而收起扇动的翅膀,毛虫不会因破茧的痛苦而停止成长的速度,小鱼不会因逆水而游费力辛苦而停止不前,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困境中仍能迎难而上。
物如此,人亦然。
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在刚进入NBA时,这个中国篮球明星才刚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他成了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代表,压力很大。当时他的球技不是最好的,身体也不占优势,但是他没被困境束缚,而是迎难而上,刻苦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正因为在困境面前,他迎难而上,才没有被打倒,才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今天的姚明不仅是中国篮球界的代表,更是中国的骄傲。姚明的成功来源于他迎难而上的坚强。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在别人看来,陈欧是幸运的,是成功的。可是没有人知道作为聚美优品的创始人,在创业初期,要是没有直面困难,要是没有迎难而上,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许都不知道陈欧是谁,更不会造出“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了吧。
陈欧的成功正是来自他迎难而上的勇气。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当顺流而下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是人生不会永远处于顺境,反而会经常碰到困难。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就像鱼儿,不逆水而进,就会顺水而退。所以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即使阻力很大,即使梦想遥远。迎难而上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但当你选择它时,你已经赢得了成功的可能。
如果没有邓亚萍的直面困难,也就没有中国乒坛一姐的称号;如果没有刘强东的直面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在京东商城购物;如果没有郎朗的直面困难,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的“钢琴王子”;如果没有杨丽萍的直面困难,也就不会有春晚唯美的雀之恋了。
小溪因为迎难而上而汇入大海;
雄鹰因为迎难而上而展翅苍穹;
毛虫因为迎难而上而破茧成蝶;
小鱼因为迎难而上而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应迎难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