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检测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安庆市江滩公园有一处名为《萌动·觉醒》的雕塑(如图),其寓意为近代我国第一座军工厂,该雕塑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20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初
2.《同治夷务》中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资产阶级
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
A.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族工业 B. 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
C.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创办的民族工业 D. “一五”计划时期创办的民族工业
4.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名称是( )
A. 总理衙门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京师大学堂
5.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反省之事“虚有其表”的原因是 ( )
A. 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B. 即学习技术,又学习政治制度
C. 只学习政治制度,忽视技术 D. 只学习军事技术,忽视民用工业
6.有人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 )
A. 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7.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A. 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B. 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C. 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8.1894年退休的日本文部大臣井上毅致信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占有台湾,可能扼黄海、朝鲜、日本海之航权,而开辟东洋之门户焉……台湾而为战获物,以此结局,天下后世必不以此役为不廉之捷矣。”日本“占有台湾”发生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中国近代外交史略》中提到,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其他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材料描述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 割地 B. 赔款 C. 办工厂 D. 赎辽费
11.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12.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图表数据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1894年前
1900年
外国工厂
80家
933家
资本总额
2800万元
15亿美元
进口总值
1.4亿多海关两
2.1亿多海关两
A.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B.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C.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分别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 《中外纪闻》《湘学报》 B. 《时务报》《国闻报》
C. 《洲学报》《知新报》 D. 《天演论》《变法通议》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组织强学会 B. 《万国公报》创办 C. 成立保国会 D. 公车上书
15.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图片能反映历史。1898年,北京城各茶馆里的人都对下图中的人物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 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 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 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 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17.科举考试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出台而告结束,但是有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即科举考试和近代高等学府同时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是(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8.“……举国欢舞,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 )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创办新式学堂 C. 保护农工商 D.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19.抄本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某抄本中有这样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反映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目的的具体体现 B. 洋务派力图自强的决心
C. 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D. 维新派志士的信心和勇气
20.(题文)下列清军爱国将领中,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壮烈牺牲的是( )
A. 邓世昌 B. 刘步蟾 C. 丁汝昌 D. 聂士成
21.“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迷信 B. 中原闹鬼 C. 列强侵略 D. 盲目排外
22.“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 )
A. 1842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1年
23.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 维护清王朝统治
C. 迫使清政府妥协 D. 镇压义和团反抗侵略的斗争
24.1903年在北京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谈论,你认为他们谁说的不真实( )
A. 我哥哥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 我在菜市口见到处决义和团成员
C. 我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 我去山海关见到许多外国兵
25.使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闻滦州所属之开平镇煤铁矿产颇旺……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致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1)奕?、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他们的口号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一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他们主要从事哪些活动?(4分)
(4)从材料三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2分)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4分)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4分)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愁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回答:
(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这种受到人们欢迎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辛丑条约》
(1)材料一中的义和团最早兴起于哪里?他们斗争的主要对象是谁?(4分)
(2)材料二相关条约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二条款反映了《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该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4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B
A
C
A
B
D
A
C
C
C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C
B
A
A
C
D
C
D
D
C
D
材料分析题(50分)
26.(1)洋务派。“自强”“求富”。
(2)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7.(1)日本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1895年。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3)规定:还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8.(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是在变法内容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造成。
(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用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②没有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寄希望于袁世凯,由于他的出卖告密,而遭到失败。③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最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29.(1)山东。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义和团运动兴起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这次战争战败后,被迫签署了《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