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升华和凝华》说课教案物理组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1.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
3.教学过程导课----观看动画
让学生观察其中发生的现象,最后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变化,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引入新课。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因此,具体教学过程可设计如下: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最终总结归结成核心问题: 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气态变成固态吗?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这样就难以形成核心问题,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学生也可能会说出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此时不要忙于纠错,鼓励学生猜想和假设,待以后再作点拨。 然后向学生介绍发到桌上的器材。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再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自主进行碘的升华探究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安全;同时注意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特别要看是否有液态碘出现。可以让学生实验过程中交流实验结果;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可以多做几次。试验结论:
固体碘在受热时可以变成碘蒸气
碘蒸气在遇到冷时可以变成固体碘
最终引出:
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做升 华
凝华:物质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做升 华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如果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后变成固体冰,也就是雪花 高温下钨直接由固体升华成钨蒸气,充满灯泡,当遇到冷后就在灯泡的内壁上凝华成固体钨,而使灯泡慢慢变黑
巩固练习1、关于升华的正确的说法是( )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同时放出热量。B、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C、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需吸收热量。D、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升华,升华并不需要热量。B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露 B、雾 C、雨 D、霜D3 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升华凝华4 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 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A5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升华吸收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