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单元完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全单元完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06 23:52:01

文档简介

第15课 北伐战争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地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
【重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自主学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是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为己任的新民一代军人。你知道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吗?你知道哪些革命前辈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吗?
(情境式导入)播放北伐军歌《打倒列强》。教师讲述:同学们觉得这首歌的曲调熟习吗?它和哪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曲调一样?(《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其实最早是一首欧洲儿歌,后来传入中国。1924~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革命者高唱着这首军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北伐战争》。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那国共两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答案提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2.阅读教材P70,回答:
(1)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大会通过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教师点拨: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了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共合作之后,直接的成果是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阅读教材P71相关内容,回答:
(1)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地点、名称、领导人及作用。
答案提示:根据教材回答。
(2)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这一领导组织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说明黄埔军校的性质是国共合作之下的军官学校。
教师点拨: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
1.P72阅读教材P71,思考: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什么?
答案提示:北伐从1926年开始,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根据P72图片《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回答:北伐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
答案提示:主战场:湖南、湖北。第一条路线:北伐军从广东出发,经过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在武昌消灭了吴佩孚主力。接着向东进攻,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主力,继续攻打到南京。另一路北伐军由福建打进浙江,一直打到上海。
(3)在北伐战争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答案提示: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被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4)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了吗?
答案提示: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完成了革命目标,所以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
2.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也蓬勃开展。
(1)阅读教材P73,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答案提示: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2)由此来看,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提示: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3.根据所学,回答P73“问题思考”: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答案提示: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战争;作战方针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知识点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阅读教材P73的内容及图片《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思考:
(1)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
答案提示:国民党右派突然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开始大肆屠杀工农群众。
(2)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国民革命却为什么失败了?
答案提示:蒋介石等人叛变革命,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但随之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列强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说大革命失败了。
教师点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2.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它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目的:统一中国。最终结果: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教师点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北伐战争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有关史实,培养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激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难点】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原因。
【自主学习】
1.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是什么?
2.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论断?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是哪个?
4.“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是什么?
【新课导入】
(情境式导入)播放建军90周年朱日和基地阅兵视频片段。教师讲述:2017年7月30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庆祝解放军90岁生日。在朱日和训练基地参加实战化训练的三军将士沙场列阵,以战斗姿态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你知道人民军队的诞生和哪一事件有关吗?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
1.阅读教材P75,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结果。
答案提示: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结果:占领了南昌城。
2.起义军在占领南昌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原因:起义军遭到反动军队的包围,敌强我弱,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发展壮大革命队伍。结果: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的封锁,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等率军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3.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意义。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教师点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49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4.观察教材P76图片《南昌起义》,完成“问题思考”。
答案提示:自由发挥,符合历史背景即可。
知识点二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阅读教材P76第一段,回答:中共中央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答案提示: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这一年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教师点拨:八七会议给处在思想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新的出路,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活动一 (1)阅读教材P76第二段,从中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旗帜、结果。
答案提示: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旗帜:“工农革命军。”结果:起义受挫。
(2)起义受挫后,当时在党内有两种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观点一:起义就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转向农村进军就是向敌人投降,而且俄国十月革命正是攻打城市取得胜利的,应向俄国学习。
观点二: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应以农村作为落脚点。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第二种。因为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向农村进军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3)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呢?是怎样做的?
答案提示:第二种,向农村进军。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改向井冈山山区进军。同时在进军途中,对军队进行了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7年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朱德、陈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于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思考:会师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教师点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知识点三 工农武装割据
1.阅读教材P78,说一说毛泽东为巩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在井冈山积极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教师点拨:“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2.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如何加强对革命军队的领导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问题,为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召开了哪一次重要的会议?又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
答案提示: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教师点拨: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解决了红四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了当时红军建设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是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活动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了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识读P79图片《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思考:
(1)说一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概况,其中最大的是哪块?
答案提示:第一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开辟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遍及十多个省,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2)图中“★”代表的是什么?它的成立情况如何?
答案提示:“★”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教师点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工农政权的一次尝试。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进军农村―→工农武装割据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求知欲,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先烈们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
【难点】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自主学习】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3.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什么是长征精神?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写的一首诗,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阅读教材P81,回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答案提示: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阅读教材P82、P83,思考:
(1)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答案提示: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2)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3)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点拨: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西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4)这次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指导的情况下,由中共自己召开的。对此,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什么?
答案提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应该相信党、热爱党。
知识点二 过雪山草地
1.活动一 根据P8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说说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军事行动。
答案提示: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2.结合P83插图,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答案提示: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
知识点三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阅读教材P83相关内容,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阅读教材P84内容及“材料研读”,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活动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答案提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教师点拨: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那传奇式的献身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朝着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到1936年红军长征结束。
课节概述: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随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总结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的胜利完成,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阶段特征: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2.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领导人、起义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3.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重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原因;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
2.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