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全单元完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全单元完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1 08:15:38

文档简介

第23课 内战爆发
【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了解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从而增加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
【重点】
重庆谈判、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难点】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
【自主学习】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2.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
3.重庆谈判的时间、地点、内容、任务、结果及意义各是什么?
【新课导入】
(情境式导入)
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中共代表团的到来,使山城人民为之沸腾,一些民主人士盛赞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国共谈判后,蒋介石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全面内战呢?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重庆谈判
1.阅读教材P110第一段的内容,思考: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
答案提示: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3)阅读教材P111“材料研读”,思考: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答案提示: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符合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他为和平带来了曙光。
3.阅读教材P110、P111的内容以及图片《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思考: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成果见P110第二段内容。意义: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教师点拨: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知识点二 国民党发动内战
1.活动一 结合P110和P111的两幅图片,思考:这两张图片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蒋介石一面为进攻解放区作准备,一面通过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是“假和平,真内战”。也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双十协定”注定是要被撕毁的。
2.结合教材P111的内容,回答:“双十协定”彻底失效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知识点三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活动二 阅读下面《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思考: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
项目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兵力
430万
127万
装备
美式装备(飞机加大炮)
日伪步兵武装(小米加步枪)
控制地区人口
731万多平方千米,3亿多
228万多平方千米,1亿多
外援
美国援助
没有援助
答案提示: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教师点拨: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我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改为重点进攻。那么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
答案提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思考: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
答案提示:一是中国共产党战术正确,集中兵力歼灭敌人;二是党中央、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三是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四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力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
内战爆发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认真分析获取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的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自主学习】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三大战役是指哪三次战役?
3.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4.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阅读P115“材料研读”,思考: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地主人口少,占有大部分的土地。广大农民人口多,占有极少的土地。
2.结合教材P114的内容,思考:为了改变上面那种情况,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答案提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观察P114和P115的两幅图片,思考: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答案提示: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活动一 阅读图片《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思考: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教师点拨: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解放战争的胜利也能保卫土地改革的成果。
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阅读P115知识点二第一段的内容,思考: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结合P116内容和图片,梳理三大战役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粟裕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含改编)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教师点拨: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活动二 根据P117的内容,思考:
(1)南京解放意味着什么?
答案提示: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2)根据P117“材料研读”,回答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答案提示:如果不消灭干净敌人势力就会后患无穷,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在打败秦军主力,占据优势后,没有及时消灭刘邦,最后被刘邦所灭。
4.思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掌握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并进行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教师点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通常也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课节概述: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坚持独裁,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发起三大战役,进行全面反攻。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阶段特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了解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
2.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
【重点】
重庆谈判;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全面进攻:1946年国民党军队采取的战略,指的是全力围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区,妄图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解放区。
2.重点进攻:指的是国民党军队在1947年采取的战略,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以取代1946年采用的全面进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