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太空一日课件(17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太空一日课件(17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07 09:20:24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航天员崇高的爱国情操,沉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航天员崇高的爱国情操,沉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重难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习近平总书记说,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因此,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太空一日》,来点燃我们的航天梦想。(板书题目)
认识作者(一生读)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航天英雄”。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著成《天地九重》一书。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展示学习目标,重难点:(一生读)
1.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航天员崇高的爱国情操,沉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及文章的主题
检查预习
齐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师: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易读好懂。因为作者用了小标题,看看四个小标题,能不能确定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概括每一部分发生的时间。(一生说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归途中的惊险际遇。(板书)
(火箭升空——太空飞行——返回地球)
师 :读这篇文,老师有一个发现:这些标题都是一个小句子,没有标点符号。
我们能不能给他们加个标点呢,加上什么标点符号合适呢?要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服大家。
预设:
第一小节: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学生阅读,独立思考)(火箭升空)
从杨利伟对自己在起飞阶段的痛苦描述来看,似乎可以加“!”;可是在行文叙述中,作者却很克制,“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极点”和“真的”都有强烈的修饰和情感色彩,可是作者还是用了“。”“我身体的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清醒到能记得的每一个难受的过程,从中可以感受到航天员亲历惊险时的冷静、镇定。(板书)。
我们来看看这部分中有没有用感叹号。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生自由阐述理由。)
将此句与这一小节的两个感叹句比读,旁观者为“眨眼”“活着”而激动欢呼,是因为心系英雄、情关成败,杨利伟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感叹号可见首航第一关顺利完成的欣喜和如释重负(板书)。
第二小节:我看到了什么?
师:这一节要加的标点符号是 问号
师:概括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浏览这一节概括作者看见了什么。
看黑板上的两个句子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几次努力寻找”“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员们仔细看”,“还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
一个问题反复求证,绝不轻易下结论,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第三小节:神秘的敲击声······
(加省略号,因为声音至今无法再现,原因至今未明,等待破解。)
对于这个至今无法再现,原因至今未明,等待破解。作者“反复听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采取严谨的态度和探索精神。)(齐读)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第四小节: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地球)
“惊心动魄”的意思是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师:加 感叹号
归途中什么事令作者“惊心动魄”?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师:300多公里的高空,1600—1800℃的超高温度,的确是惊心动魄啊
找出本小节中的感叹句,细细品读,体会感叹号的细微的情感变化:
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 (绝境之中的自我鼓劲。)
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千钧一发之际的紧张又带点自我调侃)
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危险暂时解除时的自我安慰)
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任务完成后的惊魂初定及再见战友的喜悦)
一一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并指导朗读。发现航天员的勇敢、坚强、镇定。
师小结:“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象征和标志。
杨利伟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按时间顺序,用小标题的方式平实的记叙了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表现了他无畏的探险精神与沉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的科学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作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来到学校和我们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我们的英雄
通过航天人的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心中的疑惑都能得到圆满的解答
材料链接
想知道未来的航天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吗?
插入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之航天2045
了解了这么多,你想为航天事业做点什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不久的将来,浩瀚的太空里也能见到咱同学们的身影。
下课
课件17张PPT。美丽的太空杨利伟 太空一日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航天英雄”。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著成《天地九重》一书。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浏览全文,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2.?再读课文,从小标题入手,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航天员崇高的爱国情操,沉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为事业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及文章的主题学习目标齐读 读一读 写一写 检查预习 1.快速浏览各部分的小标题,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概括各部分内容发生的时间。阅读课文 ? 这些小标题都是小句子,没有标点符号。
我们能不能根据各小节的内容给他们加个标点符号呢,加上什么标点合适呢?
要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服大家。
??合作探究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亲历惊险时的冷静、镇定。。合作探究 我看到了什么 对祖国、对亲友的挚爱之情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神秘的敲击声。。。 。。。体现了作者严谨精神。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体现了作者的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胜利返回,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到象征和标志。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无畏的探险精神,沉着、镇定、严谨、实事求是的的科学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之情。总结我们的英雄 了解了这么多,你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点什么呢?祝愿同学们梦想成 真
,一飞冲天
谢 谢《太空一日》学情检测?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炽热( ) 确凿( ) 逃逸( )
舷窗( ) 燕山( ) 烧灼( )
无虞( ) 遨游( ) 轮廓( )
答案:chì záo yì xián yān zhuó yú áo lún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重hè( ) 山mài( )
zhuài( )住 niè( )海胜
答案:荷 脉 拽 聂
解析:解题思路:多音字的识记,“拽”字注意不要多写一横。
三.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加线的的词语。
A.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B.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答案:A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B指生命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解析:解题思路:这两个成语可以用“分词法”来解释,“分词法”就是把词语分成字来解释,然后连在一起说;例如,“生命无虞”,只要抓住了“虞”就是“忧患”之意,再将所有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就很容易得到“指生命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之意。
四.“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实际上,“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八圈时,稍早之前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的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与太空中的杨利伟通话,展开想象,一家三口会谈什么呢?
答案:杨利伟对妻子说:“在太空感觉很好,太空的景色非常美。”他对儿子说:“好儿子,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杨利伟真实的话语)妻子、儿子的话语言之成理既行。
解析:此题实为口语交际,但要考虑到当时杨利伟在太空探险,交流的话语应该简短,同时也应该具有“鼓劲”、“点赞”的情绪,但也不失中国传统家庭的幸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