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7周年,学校要放映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应该选择的是( )
A. 《甲午风云》
B. 《开天辟地》
C. 《狼牙山五壮士》
D. 《大决战》
3.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指袁世凯( )
A. 篡夺革命果实
B. 建立新式陆军
C. 出卖了维新派
D. 公然复辟帝制
4.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5.小明准备利用暑假去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昌
C. 武汉
D. 上海
6.小华同学想要了解“新文化运动”,你会建议他选择哪种刊物收集资料( )
A. 《新青年》
B. 《民报》
C. 《东方杂志》
D. 《中外纪闻》
7.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 提倡民主
B. 提倡文学革命
C. 提倡科学
D. 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8.请认真辨别下列事件,指出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 红军长征
9.要去参观中共一大遗址,我们应该去( )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广州 ④嘉兴南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0.“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事件( )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新青年》的创刊
D. 五四运动
11.下面是革命老人张三晚年回忆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误的是( )
A. 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B. 有个学生发给群众小旗帜,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有个学生给盲人解释“还我青岛”的意思
D. 他看到一些学生演讲时慷慨陈词
12.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中共的诞生( )
A.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3.说“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 无产阶级成为斗争主力登上历史舞台
B. 青年学生成为斗争主力
C.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 知识分子起了带头作用
14.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④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运动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16.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地在(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浙江嘉兴南湖 ④广州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20.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南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 中共一大
2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 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遭镇压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2.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 )
A. 领导工人运动
B.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23.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活动时发表讲话(如下图),号召青年一代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催人奋进。请问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
A. 国际主义精神
B. 科学创新精神
C. 民主法制精神
D. 爱国主义精神
24.新文化运动后期,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25.第一次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26.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运动中心在;后期运动主力是,运动中心在。
(3)这次运动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任写一条)
2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举行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根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材料所反映的五四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
(2)说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材料一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个画面。请写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中心城市、运动主力的变化?
(2)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指的是哪一年?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谁?
(3)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描写的是中共一大秘密转移到南湖上召开时的场景,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2.【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B。
3.【答案】D
【解析】袁世凯在北京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受知识分子的强烈批判,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作者日记的记载,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21年”,内容与“共产主义者”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项发生在1935年;D项发生在1945年。A、C、D三项的时间皆不符合。
5.【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故选D。
6.【答案】A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本题选A。
7.【答案】D
【解析】选项A、B、C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非目的,予以排除,为了反对其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D。
8.【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红军长征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选A。
9.【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如果要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应该去上海与嘉兴南湖,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在北京爆发的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A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B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C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含义是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五四运动时期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此时不会出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D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党的诞生意义。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A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成为斗争主力,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A。
14.【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没有确立武装起义方式,确立的是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明确的,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从此,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16.【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A。
17.【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答案选D。
18.【答案】B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一,①项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②③④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选B项。
1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由于地点暴露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所以选B。
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本题选C。
21.【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导火线是欧洲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D。
2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故选D。A选项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B选项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是1926-1927年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的口号。C选项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是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最低纲领。故排除A、B、C。
23.【答案】D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五四青年节,五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24.【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故选B。
2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故选A。
26.【答案】(1)洋务派;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3)民主和科学
(4)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解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还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
(4)综合第三问的分析,可见思想解放影响深远,为此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中更应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还要勇于追求真理,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不断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7.【答案】(1)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学生,北京;工人,上海。
(3)爱国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后期运动主力工人阶级,运动中心在上海;从此,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五四精神指的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理论,掌握本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提高觉悟,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出力加油。
28.【答案】(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由学生发展到工人阶级。
(2)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即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从北京的学生先锋到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力。
(2)根据所学,写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即可。
(3)考查整个事件在历史上的地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答案】(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近代化探索。
【解析】(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科学。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0.【答案】(1)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前期中心城市是北京,后期是上海;前期运动主力是学生,后期是工人阶级。
(2)1919年;李大钊。
(3)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爱国主义(符合题意也可)。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意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1)1919年5月,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前期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以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2)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李大钊。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党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地歌颂社会主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充分体现了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五四运动中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