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初二
学科
物理
班级
初二1、2、3
教师姓名
单元
第八单元
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总课时
时间
4.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定义式,知道其国际单位:帕(Pa);
(3)能运用压强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改变压强大小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探究、观察以及探究分析等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教法设计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和学生自己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并且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运用了讲授法、实验自主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本课还采用了兴趣激发式的教学策略。 1.使学生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分析归纳法”、“转换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细沙、图钉、木板、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气球、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师生活动、课堂检测等)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景
时间
3分钟
1.首先让我们认真观看一段近期网络点击量高视频,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观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2.学生观看二分钟视频:“渔夫救出陷入淤泥的老人”
3.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感叹平凡的渔夫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的同时,他在救老人危难时用到了那些物理知识?”
本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压力的作用效果》
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与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1.是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2.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3.是情感教育“平凡的渔夫做了不平凡事。”从中有什么感悟!
进行新 课
一、压力(时间6分钟)
感受压力
小演示实验:教师手中拿一块海绵,用力压海绵凹陷的厉害。
提出问题1:海绵受到了什么力?
问题2:通过什么判断力的大小
认识压力
出示课件三幅图分别画出地面、墙面、斜面(师生共同完成)
寻找三幅图中压力示意图的共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压力的定义、产生原因、作用点、方向
板书: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强调垂直,)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压力与重力
(1)演示引导:将铁块放于海绵上,逐渐增加重物观察海绵形变程度的变化。并说出压力大小变化情况。
思考:(1)压力就是重力吗?(2)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吗?(3)什么情况下压力与重力大小上相等呢?(教师展示重力并引导有学生自己总结)
(2)教师强调学生回顾教材第143页内容,并画出导学案中第一个问题中重力与压力示意图
(强调作图一定规范)
(3)小组交流讨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提问两名同学
学生回答受到了压力,通过海绵的凹陷的程度判断
(分析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
学生交流讨论
一名同学回答
“共同特点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一名同学回答,压力产生原因、作用点、方向
学生在导学案上作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同学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2:只有静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大小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体会压力的方向及其作用效果,比教师直接告知印象要深刻的多。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了物理研究法“转换法”并为下面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14分钟
提出
问题
猜想与假设
教师的演示实验用手指摁压气球用针扎破,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
教师:强调针对下面要做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提出什么问题来?并且进行合理的猜想
2学生[观察]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张纸平铺开,用一支笔横着扔向纸,再竖着扔向纸看有什么现象?
[体验]如图1所示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要强的多,并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 如图2所示,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大, 手指越用力这种形变越明显.(是指形变的大小疼痛的感觉)
3.根据实验的现象,提问同学: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2
学生观察分析凹陷程度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1. 两人合作,一人两手拿纸展开,一人拿笔从同一高度平放和竖放,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手指挤压铅笔。
用手指挤压气球
学生:提出问题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有依据,有的可能没有依据,教师多问一问为什么,引导他们得出以上正确猜想)。
本环节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物品进行实验,学生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实验
教师强调小组内(1)参考桌面的器材,思考、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用来验证自己小组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思考别人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是一个方案,也可以是几个方案,力所能及。
(2)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师生作简单的分析和统计,并给予肯定。
学生讨论怎样去设计实验,教师可给一些引导,如:
①怎样去看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②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所以在进行实验时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实验探究
小组根据设计进行实验,教师强调注意事项:(整个过程教师巡视)
1.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
2.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及时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新发现的问题或所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实验的经验:
① ;② 。
4.在学生探究实验后,教师选二组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并重新演示。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活动,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
鼓励质疑
实验结论
有实验观察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引出压强的概念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论1: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2: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归纳法”
学生讨论交流:
找助手上台展示交流: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三、压强(时间:7分钟)
1.引导: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提醒: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教师强调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问题3了解压强内容(整个过程教师巡视)
课件展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公式:说明: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
公式:p=F/S(注意:S是指物体相互接触且受压的面积,单位一定要用m2)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且1Pa =1N/m2
(1)1Pa的物理意义:每平方米的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2)介绍: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帕。因此,有时我们通常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单位。
(3)拓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4)学生板演例题一支铅笔尖端的面积是0.5mm2 ,尾端的面积是0.4cm2 ,两手指从两端用4N的力相向压住铅笔时,两手指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1.在建立压强概念、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后,请学生讨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一名学生进行板书导学案例题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例题数据,回顾前面所做的小实验“如图1所示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要强的多,并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 用理论支撑。
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考虑到课堂时间,导学案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2为备用例题。
四、学以致用(生活中的物理学) (时间:5分钟)
1. 回顾上课开始导入视频,教师提问渔夫怎样救老人与危难之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找一名同学回答,从提走重物(压力)与渔夫趴到淤泥中(受力面积),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
2.教师提出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并分析
提问5-6个小组,总结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举出自然界中动物例如啄木鸟的喙、鸭子的脚掌、骆驼的脚掌等动物,共同总结“物竞天择好,适者生存”
1.学生回答
2.小组真体验并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有宽宽的履带、骆驼有宽大的脚掌、钢轨铺在枕木上等。
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这个环节回顾导入视频对本课的知识加深理解
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时间:8分钟)
1.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学案上的课堂检测的内容。
2.找同学订对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巡视)
1.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
2.一名学生订对答案
通过此环节巩固所学
归纳总 结(1分钟)
1.师生共同利用这一节课的内容来分析解决引入中的问题后进行总结。
2.思考、互相交流,谈收获、体会等。
1.同桌两人相互的交流
2.一名同学总结
这节课用问题引入,最终以解决问题结束,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布置作业
延伸兴趣
时间1分钟
1.下课思考,一个儿童在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应怎样避免压破冰层,救出儿童?
2.【课题】了解生活、生产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
【活动流程】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备注】①网上查找、采访获得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②发现新问题.
作业这么设计是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
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产生原因
3.作用点
4.方向
二、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p=
单位:F(N) S(m2 ) p(N/m2即帕斯卡)(Pa)
三.例题:略。
课件24张PPT。老人与渔夫的故事第八章 压强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F?FF寻找三幅图中力示意图的共同点??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
力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1.产生原因:物体之间相互挤压。2.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GGGFFF??压力和重力的区别相互吸引相互挤压地球受力面上的物体物体的重心受力物体的表面竖直向下垂直指向受力表面G=mg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图9-3(a),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手指要强得多,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 图9-3(b),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形变明显;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实验1.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张纸平铺开,用一支笔横着扔向纸,再竖着扔向纸,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2.照图9-3做一做二:猜想1.可能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二:进行实验(控制变量法),一: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友情提示:因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恰当
使用。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探究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实验回顾与数据分析:1321实验结果(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受力面积一、物理学上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二、压强: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1.压强公式:压 强 其中:P:压强 F:压力 S:受力面积 2.压强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2)感受 “帕 ”: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为0.5Pa。一个成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3)1Pa的含义: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1Pa = 1N/m2 (4)只有压力的单位是N,受力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才是帕斯卡。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公元1623年6月19日出生于多姆山省奥弗涅地区的克莱蒙费朗,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于一个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1640),是研究德札尔格(Girard Desargues)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这些工作是自希腊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并以积分学的原理解决了摆线问题,于1658年完成《论摆线》。他的论文手稿对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建立微积分学有很大启发。在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时,写成《算术三角形》向巴黎科学院提交,后收入他的全集,并于1665年发表。?例题一支铅笔尖端的面积是0.5mm2 ,尾端的面积是0.4cm2 ,两手指从两端用4N的力相向压住铅笔时,两手指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已知:S1=0.5mm2=5×10-7m2,S2=0.4cm2=4×10-5m2,F1=F2=4N求:P1,P2P1=F1/S1=4N/5×10?7m2=8×106PaP2=F2/S2=4N/4×10?5m2=105Pa答:两手指受到的压强分别为8×106Pa、105Pa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要增大压强,有时
要减小压强。
常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
下列事例,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是:1.书包带做得很宽
2.拖拉机安装履带
3.载重汽车多装轮子
4.滑雪板做的比较宽大
5.建筑时,楼房打地基
6.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
7.螺丝下面垫垫圈
8.铺铁轨时垫枕木9.针做的很尖
10.刀刃做的很薄
11.滑冰时穿的冰鞋下面有冰刀
12.利用棉线把肥皂切开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要增大压强,有时
要减小压强。
1.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讨论交流:冰面救人 你必须立即思考,因为这个问题很紧急!一个儿童在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应怎样避免压破冰层,救出儿童?小结二、压强:(物理学上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1、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压强公式:1、增大压强的方法:(1)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2)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2、减小压强的方法:(1)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2)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前预习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定义式,知道其国际单位:帕(Pa);
(3)能运用压强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改变压强大小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探究、观察以及探究分析等实验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课
知识链接: 中国的“玉兔号”巡视器是一只1.1米高,1.5米长,1米宽,体重140公斤的银色兔子,月球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 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她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玉兔号”对“车轮”要求极高。研制中,科研人员最终,确定为“六轮独立驱动,四轮独立转向”的方案。这个轮子学名叫做筛网轮,能够尽可能减轻重量。另外,这个车轮在设计上必须要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压强很小,摩擦系数也要很大,这样它在月面才不会陷进去,也不容易打滑
问题导读:
1.滑雪板对雪地、三角板对手指、我们站在地面上对地面,都有力的作用。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课本142页图8-1和图8-2,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 我们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看来压力和重力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认真阅读课本143页的“交流与讨论”,结合所学分析:压力与重力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在什么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和重力的大小刚好相等?
3.认真研究课本中的探究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中用到的是什么物理方法?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什么用海绵而不用木板?得出哪些结论?写下你的答案。
4. 坦克要越过壕沟时,可将备有的气袋放入壕沟,给气袋充满气,这样坦克通过气袋就像走平地一样,结合实例说一下对压强的理解?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压强定义方法是什么?前面学过的什么概念也用了此方法? 能否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
5假设我们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少Pa,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会怎样变化.结合例题的分析说出解答压强的计算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 森林医生啄木鸟尖尖的嘴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沙漠之舟骆驼的宽大的脚掌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实例还有很多,请各举四例并分析。例如当站在封冻的湖面上,突然发现脚下的冰面将要破裂,应该采取的措施(B)
7.交通运输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多拉快跑”超载超速,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谈谈对这种的认识
我的问题:(围绕目标结合实际的问题3个)
8-1《压力的作用效果》导学案
【问题一】:压力
1. 【思考】小演示实验:教师手中拿一块海绵,用力压海绵凹陷的厉害。
提出问题1:海绵受到了什么力?问题2:通过什么判断力的大小
(1) (2) 。
【小结】:压力是指 的力。方向: 。
【练习一】:1.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与物体受到的重力。
[讨论]分析,讨论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如何?
重力
压力
性质
施力物体
作用点
方向
大小
【小结】 时,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压力的F=G。
【问题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观察]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张纸平铺开,用一支笔横着扔向纸,再竖着扔向纸看有什么现象?
[体验]如图1所示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要强的多,并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 如图2所示,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大, 手指越用力这种形变越明显.(是指形变的大小疼痛的感觉)
[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 ;
猜想2: 。
[活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体验:现有如下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等.为了完成猜想,你需要哪些器材? 选择器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实验中用了什么物理方法?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物理研究方法: 。
方案 之一:
器 材: ;
方 法:
[分析归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 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问题三】压强
1.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14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把物体所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 ,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
(2)压强计算公式为 ,符号表示为:
(3)压强的国际单位是 ,简称为 ,符号为 ,1Pa= N/m2,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0.5N,则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例题1]注意解题过程及书写的规范。
一支铅笔尖端的面积是0.5mm2 ,尾端的面积是0.4cm2 ,两手指从两端用4N的力相向压住铅笔时,两手指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例题2]某同学利用体重计测得自己的质量是50kg,他通过图所示的方法测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75cm2。这个同学站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课堂检测:
一个物体重为20N,把它放在斜面上,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
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3.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钉鞋的压强为P1,鞋钉对跑道的压强为P2,则( )
A.P1
P2 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4.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端削尖,已用得很短的铅笔试一试,两指间的凹陷程度是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这表明__ __ .
5.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Pa,其物理意义是 .
6.如图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 kg,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m2.则:(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少?(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少?(g=10N/kg,写出运算过程)
评测练习
限时10分钟(选择每个4分,填空题每空2分,计算题7分共50分)
1.张老师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
C.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
D.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下图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 )
A. B. C. D.
3.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冰鞋上装有冰刀 B.飞镖的箭头很尖 C.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D.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
4.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王辰和张华用同一只碗放在面粉盘中进行了实验探究,如右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碗对面粉盘的压力相同
B.两只碗对面粉盘的压强不相等
C.他们这样做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D.他们这样做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5.如图所示是我国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要发射的中国月球车“中华”号的图片,下列有关“中华”号月球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球车轮子的表面积较大,目的是为了减小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B.当月球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如果月球车登月后,它将失去惯性
D.如果月球车登月后静止在月球表面上,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6.如题7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孟麟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7.近年来,汽车超载现象异常突出,公路损坏严重.你认为超载汽车对公路的损坏主要取决于( )
A.汽车的大小 B.汽车对公路的压强
C.汽车的速度 D.汽车的惯性
8.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F2,p1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中国质量报》报道,某公司大规模召回一种可能对幼儿产生伤害的硬塑玩具车,召回该玩具车的原因,主要是车形上 当它碰到人体时,容易产生较大的 而对幼儿造成伤害。
10.把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后放在软泡沫塑料的表面上,出现三种不同情况,如图,比较三种不同情况下泡沫塑料表面的压痕,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1)甲图和乙图表明,在 相同时, 越小,压强越 .
(2)乙图和丙图表明在 相同时, 越大,压强越 .
11.(7分)马明旭同学的质量为68Kg,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0.017m2,马明旭同学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