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单元培优训练试题
1.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加10 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待充分溶解后,情况如表所示,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5 2 0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2.分离混合物要根据各成分不同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界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B.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C.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
D.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3.30 ℃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 ℃,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5.能证实20℃时,原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在室温时难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酒精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7.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8.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 (?http:?/??/?www.21cnjy.com?)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减少
B.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量增加
C.乙试管溶液中溶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未溶固体的量增加
9.t℃时A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 A,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g水。下列有关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大于2g B.一定等于2g C.一定小于2g D.一定大于或等于2g
10.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C.在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
11.请回忆“溶液”相关知识 (?http:?/??/?www.21cnjy.com?),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杯硝酸钾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 b g/cm3,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 b。
(2)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http:?/??/?www.21cnjy.com?)。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______。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溶液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12.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 (?http:?/??/?www.21cnjy.com?)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他们准备了六块与白衬衣相同布料的面条,染上同样的碘酒,准备用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______。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 (?http:?/??/?www.21cnjy.com?)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 (?http:?/??/?www.21cnjy.com?)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3.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a)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____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相等的。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
(3)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宜采用______方法提纯A物质。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氢 (?http:?/??/?www.21cnjy.com?)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_______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5)如图(b)所示,20 ℃时 (?http:?/??/?www.21cnjy.com?),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 D.熟石灰
1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红同学(a)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 ℃时,_______(填“能”“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b)实验,将 (?http:?/??/?www.21cnjy.com?)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_______,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
②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
③20℃时,将20g 氯化钠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④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
(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16.已知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35.7 35.8 36 36.3 36.6
在20℃的实验室中,小明挖去新鲜冬瓜的瓤,将底部尚有晶体存在的食盐水倒入其中,并将一木块放入这一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经过t1分钟,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此时,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经过t2分钟后,才发现木块下沉。请在图乙中画出食盐水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17.如图,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简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是其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1)需要加入多少g氯化钠?
(2)需要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钠溶液?
19.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 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g取10N/Kg)
20. 配制10%的盐酸1 L (ρ=1.025g/cm3 ),需取用36.5%(ρ=1.181g/cm3)的浓盐酸及水各多少L?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哪些?写出配制的步骤。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B 7.D 8.D 9.D 10.C
11.(1)等于 (2)D
12. (1) 碘 (2) 酒精挥发,留下碘为紫黑色固体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
(4) 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
13. (1)40;(2)蒸发溶剂; (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4)A ;(5)A
14.(1)混合物 (2)①不能 ②BCD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5. (1)①硝酸钾; 63.9g/(100g+63.9g)×100%; ②降低温度; ③68g; ④蒸发溶剂;
(2)A; B>C>A.
16. 26.5% 趋势如图所示(表示出在t2后趋势向下即可)
17. (1)不变;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水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所受浮力不变。
(2)可能答案:
①可加入如硝酸钾或硝酸银等晶体;
②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使溶液密度增大;
③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
18. (1)6%=(X+4)/(50+X) X=4.76g (NaCI)
(2)(50g×8%)+(x×40%)=(50+x)16%
x=16.7g (40%的NaCI).
19.(1)F浮=G物=ρVg = 1.30g/ cm3×500cm3×10N/kg = 6.5N;
(2)F浮=ρgV排,
所以ρ液= F浮/gV 排= 6.5N/10N/kg×13/15×500×10-3m3 =1.5×103kg/m3=1.5 g/cm3
查表为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3)物块A全浸,则ρ液=ρ物=1.30g/ cm3,p%=40%
5kg × 60% = (5kg + m ) × 40% m = 2.5kg
20. 由1.025 g/cm3 × 1000 cm3 × 10% = 1.181g/cm3 × V × 36.5%
得V = 237.8 cm3 =0.2378L,
m水= 1.025 g/cm3 × 1000 cm3-- 1.181g/cm3 ×237.8 cm3 = 744.2 cm3=0.7442L;
用到的仪器: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浓盐酸237.8 ml,水744.2 ml;②用量筒量取水744.2 ml于大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浓盐酸237.8 ml,③慢慢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