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1-26 16: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牛顿定律处理的两类基本动力学问题;
(2)知道处理两类基本动力学问题的方法,知道斜面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3)学会选取正确的研究对象,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结合正交分解,列牛二定律方程或力学平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选取典型例题,引领学生亲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过程,形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1、利用牛顿定律处理两类基本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进一步加强受力分析、正交分解、运动过程分析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涉及斜面问题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或通过控制物体的受力情况来控制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打篮球投篮、传球,踢足球射门、传球等等一切球类活动都涉及对球的运动控制;卫星的发射、机车的运行等等都涉及力对物体运动的控制。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如:根据球的运动分析球的受力特点;未知星体的发现等。
动力学这两类问题与我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这两类问题对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典例分析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kg , 在6.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 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4.2N,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建坐标系的注意点:
处理第一类问题方法小结:
练习:一斜面AB长为10 m,倾角为37°,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C(不考虑其大小对问题的影响),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 m/s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C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
例2:在练习题的条件下,如果给小物体C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恒定拉力F,如图3所示,小物体C经过2s就能到达斜面底端B处,求所加拉力F的大小。
处理第二类问题方法小结:
三、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方法图解
四、处理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1)合理选择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分析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
  (4)建立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5)由运动学公式确定运动情况或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受力情况
  (6)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五、应用与讨论
1、在练习题的基础上,如果在小物体C上再放一重为20N的小物体D,如图4所示,D与C能保持相对静止,求小物体C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在练习题的基础上,若在小物体C上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20牛的恒力F,如图5所示,求小物体C由静止开始从A点下滑到B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六、课后思考与提高
1、在应用与讨论1的条件下,求小物体C给小物体D的支持力与摩擦力。
2、如图6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足够长,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斜面底端,现用大小为F的恒力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物体向上运动,作用时间t1后撤掉F,物体还能向上运动的时间为t2,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收获与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C
图5
图2
θ
A
B
C
B
A
θ
D
图4
C
B
A
θ
图3
C
B
A
θ
F
图7
D
图6
C
θ
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运动过程分析,画运动过程简图
F
B
A
θ
图1
受力分析画受力分析图
受力情况
合力F合
a
运动情况
运动学公式
力的合成与分解
F合= m a
PAGE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