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
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导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2、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3、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4、培养学生防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难点
使学生形成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通化市经常发生的灾害都有哪些?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引入本节课自然灾害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自然灾害这一课
思考,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研习
一、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的概念
、
自然灾害的类型
气象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主要防灾措施
避灾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55页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6页图2.48,分析气象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图2.49分析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60页,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阅读教材p54-55页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p56页图2.48和图2.49小组合作探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60页内容,说出我国主要防灾措施及小组交流避灾方法。
这节内容属于新增内容,学生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上比较困难,教师要进行引导并详细讲解。
精习
知识梳理:(见黑板)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 (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