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
十七课:望洞庭
刘禹锡
新知导入
知背景
《望洞庭》是刘禹锡
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新知导入
知背景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新知讲解
读诗句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新知讲解
知作者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mó
luó
新知讲解
记拼音
cuì
jìng
诗题意思:描写作者秋夜望洞庭湖之美景所见所思所感。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湖光秋月两相和,
词语解释: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诗的大意: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词语解释: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比喻洞庭湖湖面平静,湖中景物迷蒙。
诗的大意: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词语解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的大意: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词语解释:
白银盘:比喻洞庭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的大意: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
课堂练习
读古诗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堂练习
译古诗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板书设计
知脉络
望洞庭
喜爱、赞美
光月辉映 风平浪静
山水一色 盘内青螺
一镜一螺比喻新颖独特
新知讲解
析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哪句诗交代了作者写诗的时间?什么时间?
拓展提高
悟诗情
2、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
洞庭湖、秋月。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天。
3、你能描述一下“两相和”的景象吗?
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悟诗情
拓展提高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
把什么比作什么?
5、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悟诗情
拓展提高
4、赏析:“潭面无风镜未磨”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盘子和青螺?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你找出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前后照应
比喻
本体:潭面;喻体:没有磨过的镜子
课堂作业
1、诗中首句的”和”的意思是: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 。
悟诗情
和谐,指水色与月色融为一体。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 ,
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的 ,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 的君山,
第四句在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白银盘
开阔辽远
平静
翠绿
课堂作业
4、是体味“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
洞庭的。( )
A、早晨 B、中午 C、晚上 D、深夜
5、本诗先从 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比喻成 ,再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枚小小的 。
悟诗情
C、
远
白银盘
青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