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组成元素。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纬线的特点和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2.通过课堂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列表、绘图认识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过程的艰难与坎坷。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运用图表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
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学生准备:准备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地球仪并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
一、导入新课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上看到地球是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水晶球,蓝白条纹相间,湛蓝色的地球被大气层覆盖着。站在地球的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1.形状
[学生]学生阅读教材后模拟“海边看帆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活动]做对比小实验:把纸船放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月食照片。
[教师小结]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即天圆地方说——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最终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2.地球的大小
[学生]读教材图1.2,识记并回答:①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②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③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教师]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并发言:对真理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
[教师]地球很大,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原貌主要有哪些不同?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地球仪由哪几元素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师生小结]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绕地轴转动,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教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这些线——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三、纬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思考:纬线的含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并完成下表。
项目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与地轴________且环绕地球一周的________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注意纬线有无数条。
[板书]
四、纬度
[教师]纬线有无数条,如何把它们区分开?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式(语言、图示等)描述。
参考问题:
(1)以赤道为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2)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3)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排列的?如何区分度数相同的纬线?
(4)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纬度分别是多少?
(5)南北半球和南北纬的划分有什么关系?北纬是否全部在北半球,南纬是否全部在南半球?
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1)起点是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2)最大值出现在两极,最大度数为90?。
(3)为了区分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差异,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4)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
(5)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一致。
[板书]
五、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模型及重要的纬线、纬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懂得了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
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并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
2.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2.通过对经纬网地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线特点、经度划分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难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
一、导入新课
复习纬线特点及纬度划分。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经线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思考:经线的含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并完成下表。
项目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
连接________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________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上表。
[教师]注意经线有无数条。
[教师]参照纬度的划分规律,请同学们讨论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得更仔细,总结归纳得更准确,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
二、经度的划分
[教师]出示参考问题:
(1)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2)经度的范围是多少度?
(3)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有何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完成以上问题。
[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回答出问题答案:
(1)经度划分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
(2)0?~180?。
(3)从0?经线向东向西增大。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经过。
[教师]绘制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经度的划分;重点强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板书]
三、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图解:
围绕地球仪一周的最大纬线圈——赤道
|←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板书]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题。经度为50?,纬度为20?的点有几个?请写出各点的经纬度。
三、课堂小结
随机点名,让一位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