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小红用铁丝和乒乓球制作的地球仪。读图完成1—3题。
1.(2017广西梧州中考)给地球仪上的赤道标注纬度,应标注( )
A.23.5°S B.0° C.23.5°N D.90°N
2.(2017广西梧州中考)作为地轴的铁丝ab与地球仪的水平底座的夹角是( )
A.23.5° B.30° C.66.5° D.90°
3.(2017广西梧州中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4.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A.地球在运动,人们没有运动
B.地球的运动速度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C.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D.地球运动太慢,人们感觉不到
5.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D.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6.图示箭头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 B.b C.c D.d
7.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将如下图所示的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A、B、C、D四点中最早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是( )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从南极上方俯视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均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B.东半球的经度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C.西半球的经度是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D.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
9.小叶在北京饭店大堂看见四个城市的时钟如图。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11.P点此时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下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3.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同一经线上时间的差异
1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15.下列现象能用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看起来几乎不动
B.在北半球观测星空,各星座均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运转
C.从赤道向北极方向前进,发现北极星的高度在不断增加
D.在晴朗的夜空,能看到北极星在不断地闪烁
16.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晓红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地季节不同 B.两地远隔重洋
C.两地存在时差 D.两地习俗不同
二、综合题
17.请同学们仿照下图做实验,并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1)在暗室里将白炽灯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和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各约占地球仪表面积的 。?
(2)用手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分别是 和 。同时会观察到,原来的夜半球会进入 ,而昼半球会进入 。由此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一、选择题
1—3.答案 B C A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地球的公转特点:地轴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66.5°的夹角,且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4.答案 C 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5.答案 C 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但地球只有一个自转方向,就是自西向东。
6.答案 A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中a示意的方向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转;b、c示意方向不是东西方向;d示意的方向是绕地轴自东向西转。故选A项。
7.答案 C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随着地球的自转,位于最东边的C点应首先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8.答案 D 要注意东经和东半球、西经和西半球的区分。
9.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10—11.答案 A A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P点位于晨线上,正处于日出时刻。
12—13.答案 B B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也应该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与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差异。
14.答案 C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15答案 B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差异。
16.答案 C 两地经度不同,导致时间差异。
二、综合题
17.答案 (1)一半
(2)逆时针 顺时针 白天 黑夜 昼夜更替
解析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只能照亮一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2级地震。这一天从地球公转的位置来看,应该位于下图中A、B、C、D的 和 之间( )?
A.A B B.B C C.C D D.D A
下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2—3题。
2.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示时间只能是春分日 B.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C.内蒙古可能多沙尘天气 D.图示范围大部分地区属于东半球
3.(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改编)A点几小时后进入黑夜( )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2014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4—5题。
4.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5.(这一天福建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极昼现象
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地球公转至①处时,青岛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7.(2013山东青岛中考)不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是( )
A.地方时的差异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四季的更替
8.(2018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期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寒带 B.赤道地区 C.温带地区 D.热带地区
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一年 一天 B.一天 一年 C.一年 一月 D.一月 一年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2013年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下题。
12.互拍成像完成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上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回答13—15题。
1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
A.12小时 B.1天 C.1个月 D.1年
14.图中四个位置,泉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泉港的小蓉同学在图中四个位置观察了正午身影长短的变化,下列哪个图最接近丁位置的情境示意(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上图中的 位置(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7.(2014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更替 B.太阳东升西落
C.四季的变化 D.不同的地方产生时差
济南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如图一),图二是其中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一
图二
18.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正确的是( )
A.春分日—甲 B.夏至日—乙
C.秋分日—丙 D.冬至日—丁
19.测量图二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
读下图,完成20—21题。
20.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21.(2014山东青岛中考)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2017甘肃庆阳中考)当你参加本次地理中考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23.(2017甘肃庆阳中考)根据生活体验,6月22日前后,庆阳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长最短 C.昼短夜长 D.昼长夜短
二、综合题
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在图甲中的地轴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甲中的A点正处在 (填“白天”或“黑夜”)。?
(3)在图乙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4)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 (纬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现象,北京处在一年中的 季。?
25.读地球公转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我们襄阳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相同/不同)。?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丙位置时,是我国的 (节气)。?
(3)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4)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移动。?
(5)请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26.学习地球运动时,老师在暗室里用电灯泡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模拟演示地球运动,读“地球运动演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的地球仪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此时,A点处于 (白昼或黑夜)。?
(3)在演示地球自转时,李昆面对地球仪,用手缓缓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 (A.→,B.←)。(用字母填写)?
(4)若图演示的是地球公转运动,这一天正午时分,昆明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下图甲乙丙丁中 图所示最相似。?
27.读“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表示地球的 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2)在地球运动轨道外的短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此种运动的方向。
(3)当地球运动到 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日(节气),大约是 月 日前后。?
(4)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 位置,此时,太阳直射 (重要纬线)。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 。?
(5)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和时间差异。?
28.读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示意图,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观察现象:图中,夏季楼房影子较 (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 (高/低)。图中, 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 (多/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 (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季节)的光照情况。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一、选择题
1.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知识。4月2日应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
2.答案 C 图中昼夜平分,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这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该时段我国内蒙古盛行西北风,可能多沙尘天气。图示范围为120°E—180°—60°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该范围大部分地区属于西半球。
3.答案 A 从A点到B点相隔90°经度,跨6个时区,6小时后A点进入黑夜。
4.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6月2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①段,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5.答案 A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6月2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上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
6.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至①处时为春分,②处时为夏至,③处时为秋分,④处时为冬至。
7.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A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8.答案 C 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9.答案 B 地球自转是绕地轴的旋转,自转周期是一昼夜;地球公转是绕太阳的运动,周期是一年。月份是根据太阳或者月亮的位置而将公转周期划分出来的。
10.答案 A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是夏至日。南半球(澳大利亚)季节相反,是冬季。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所以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长。我国处于夏季,河流不结冰。
11.答案 C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面近似椭圆,周期为一年;公转时地轴和轨道面夹角66.5度,总是指向北极星;公转产生了五带的划分、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12.答案 C 2013年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丙位置,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13—15.答案 D B A 本题组考查地球公转的知识。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是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物影最长。
16.答案 B 从图中看出,数字①—④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秋分、冬至、春分和夏至。故选B项。
17.答案 C 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不同的地方产生时差均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18.答案 C 济南位于北温带,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旗杆影子最短,对应丁;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旗杆影子最长,对应甲;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旗杆影子既不最长,又不最短,对应乙或丙。
19.答案 C A图为夏至日,B图为秋分日,C图为冬至日,D图为春分日。图二中旗杆影子长度接近图一中甲的影长。因此,测量日期为冬至日前后,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C图。
20.答案 A 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1.答案 D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丙处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距离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2—23.答案 A D 本题组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特征。中考是在6月中旬前后,最接近夏至日,即①处。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庆阳在北温带,此时昼长夜短。
二、综合题
24.答案 (1)略。
(2)黑夜
(3)略。
(4)夏至 北回归线(23.5°N) 极昼 夏
解析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图甲中A点处于黑夜。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京昼最长,夜最短,处于夏季。
25.答案 (1)相同
(2)冬至
(3)昼渐短夜渐长
(4)北
(5)略。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第(1)题,图中的甲处表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处表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于襄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不论甲处还是丙处,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相同,都是朝北。第(2)题,是北半球的冬至。第(3)题,太阳直射点从B(夏至日)移动到D(冬至日),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第(4)题,当太阳直射点从D(冬至日)移动到E(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第(5)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据此绘图即可。
26.答案 (1)地轴
(2)23.5°S 90°E 白昼
(3)A
(4)甲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仪与地球的运动。第(1)题,图中①所示的是地轴。第(2)题,从图中看,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所以经纬度位置是(23.5°S,90°E)。根据图中昼夜所示,可以判断A点处于白昼。第(3)题,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面对地球仪,应该是左西右东。第(4)题,观察地球仪,北极地区完全处于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旗杆影子最长。
27.答案 (1)公转 1年
(2)略。
(3)A 夏至 6 22
(4)B 赤道 相反
(5)D
(6)昼夜交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运动。本图表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1年,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是夏至日,B是秋分日,C是冬至日,D是春分日。当地球运动到A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节气),大约是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B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是冬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28.答案 (1)短 高 热 多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 冬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地理事物影子长短的关系。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升得较高,楼房处于一年当中影子最短的季节,读图可以看出,热带的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