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
物质的结晶
新知导入
浓盐水
说说该溶液的组成?
该溶液由溶质食盐和溶剂水组成。
该溶液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混合物
如何将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呢?
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像井水,河水,海水等
得到纯净物
新知讲解
物质的结晶
食盐是如何获取的?
阅读32页海水晒盐并回答问题
海水晒盐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蒸发溶剂
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回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形状规则有固定的熔点
没有不规则,无固定熔点
硫酸铜、食盐、金属等
玻璃、塑料、蜡烛、松香等
晶体 非晶体
概念
特点
举例
获得晶体的方法除了蒸发溶剂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滴管吸
取1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如图所示。
有晶体出现
2.仔细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有没有晶体出现。
这种获得晶体的方法叫什么?
冷却热饱和溶液
活动一:
思考:
2.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1.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随着温度的降低,固体溶解度减小。
不是
3.这两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是?
比较氯化钠和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你发现了什么?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氯化钠(食盐)结晶的方法:蒸发溶剂
硫酸铜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
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温度/℃ 0 10 20 30 60 80 90
硫酸铜 14.3 17.4 20.7 28.5 40 55 75.4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如食盐晶体形成等。
你能说说两种晶体形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吗?
铁架台
蒸发皿
玻璃棒
酒精灯
常温下饱和食盐水
②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如硝酸钾、硫酸铜晶体形成等。
70℃硫酸铜饱和溶液
胶头滴管
玻璃片
事实上,人们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
(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
温度),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获得晶体的方法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1、配制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2. 制备硫酸铜小晶体。
(1) 准备一杯约50毫升温度在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2) 静置、冷却、析晶。 在容器口盖上一张清洁的白纸,再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一夜,温度缓慢下降,析出硫酸铜小晶体。
3.小晶体“长”成大晶体。
(1) 选晶:在晶体里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备用。
(2) 晶体长大:用线把1颗硫酸铜小晶体绑好,悬吊在已准备好的一杯约50毫升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最后长成大块晶体。
结晶水合物
胆矾(五水硫酸铜)
石膏(二水硫酸钙)
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
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
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
产生风化现象。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
课堂练习
1.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此
时 ( )
A.溶液仍饱和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变浓
2.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A
B
拓展提高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纯碱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不宜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而要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其中的溶剂)。而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温度(℃) 0 10 20 30 …… 90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43.9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逐渐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板书设计
物 质 结 晶
概念
晶体:
形状规则,有固定熔点。
方
法
方法1:蒸发溶剂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
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
结晶水合物、
结晶水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练习
1. 下列现象中,属于结晶的是( )
A. 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制冰块
B. 冬天从盐湖水中捞碱
C. 熔化的玻璃冷却
D. 碘蒸气凝华为固态碘
2.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3.将一定质量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3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不变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④有一些硝酸钾晶体析出
⑤30 ℃时所得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长”,变成较大的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6.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食盐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 日晒风吹使食盐的溶解度变小
7.某温度下,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观察到现象是( )
A. 有蓝色晶体析出 B. 溶液变为无色
C. 溶液变为绿色 D. 有白色晶体析出
8.下列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碳酸钠的溶解度/克 7.1 12.5 21.5 39.7 49.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克 6.9 8.1 9.6 11.1 12.7
要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
A. 冷却结晶 B. 蒸发结晶
C. 溶解过滤 D. 升高温度
9.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氯化钠,经降温、冷却析出晶体,余下的液体中( )
A. 只溶有氯化钠
B. 只溶有硝酸钾
C. 可以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但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 可以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但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0. 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 碳酸钠难溶于水
B.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11. 从溶液中获得固体一般有两种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可用 的方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获得硝酸钾可用 的方法,因为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
(第11题)
(第12题)
12. 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1)海水晒盐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填字母)。
A. 冷却结晶 B. 蒸发结晶 C. 过滤
(2)海上航行缺乏饮用水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获得淡水,用该装置将2000克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____克。
(3)海水中的硼酸可用于玻璃行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3 5 9 15 23
①由表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60 ℃时100克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____(结果保留整数)克。
参考答案:1. B 2.D 3.C 4.C 5.D 6.C 7.A 8.B 9.D 10.B
11.(1)蒸发结晶 不大 冷却热饱和溶液 大
12. (1) B
(2) 500
(3) ①增大 ②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1.6《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2.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能力。 2. 通过结合生活学习新知的过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探究的乐趣。 2. 体验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美。
重点 结晶的方法
难点 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实物展示:展示一杯浓盐水 问:1.说说该溶液的组成? 2.该溶液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3.如何将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呢? 教师补充: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像井水,河水,海水等。分离出来的物质是纯净物。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该溶液由溶质食盐和溶剂水组成,是混合物。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物质的结晶 问: (1)食盐是如何获取的? (2)海水晒盐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教师评价补充。 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析出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图片欣赏 回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问:获得晶体的方法除了蒸发溶剂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问:这种获得晶体的方法叫什么? 问:1.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2.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3.这两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是? 表格展示食盐和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得出: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蒸发溶剂时用到的实验仪器包括: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②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用到的仪器:玻璃片、胶头滴管。 在实际上获得晶体时,人们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问:1、影响结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观看硫酸铜晶体生长的视频 结晶水合物 (1)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2)风化现象 (3)潮解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32页海水晒盐讨论回答蒸发溶剂 学生欣赏美丽的晶体 完成表格 完成学生活动一 冷却热饱和溶液 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小组的想法。 学生分析两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氯化钠(食盐)结晶的方法采用蒸发溶剂方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硫酸铜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是因为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 学生阅读课本34页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阅读课本35页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课本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任的理念。 培养学生欣赏科学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物质的结晶 1、结晶的定义 2、常见的两种结晶的方法 3、两种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 4、结晶水合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