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诗词三首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08 10: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13.诗词三首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1.品读古典诗词作品的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培养文雅的性情,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
流长,陶冶性情。学习目标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诗歌赏析三部曲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行路难/李白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行 路 难 (其一) 李 白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整体感知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zūnzhùsè朗读诗歌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写器皿贵重 写酒馔(酒席)佳美
“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诗歌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
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
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
故。可见“巧铸灵运”之妙。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诗词赏析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赏析: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从而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小 结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赏析: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诗词赏析象征手法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式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赏析: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因而选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6.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细节探究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的组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我也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学习诗人那种倔强、自信、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你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总结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分析理解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作者介绍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走近作者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题解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写作背景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
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
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古诗释意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诗词赏析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死去的友人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诗词赏析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1)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2)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3)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诗词赏析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诗词赏析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小 结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辛酸、愤懑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悲痛、怅惘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比喻富有哲理豁达、乐观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积极、坚强辛酸愤懑、坚定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水调歌头/苏轼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 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下了这篇文章。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走近作者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写作背景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èqǐ整体感知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词意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整体感知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词意整体感知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整体感知上片大意——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
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分析理解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欣赏品味下阙(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分析理解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小 结上阕:极写诗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
是写景想象,写见月思念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
下阕: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着重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在词的最后一句,作者以超迈豁达的心情表达了对弟弟的祝愿:但愿我们都能健康常在,几时远隔千里,却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
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还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特别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成为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
总结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咏月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人------追求美好生活圆月
衬别离------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水调歌头苏轼明月
喻清高板 书2018/10/7九年级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