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为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学生回答:沙皇彼得一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对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他们为何要改革?改革最终为俄国带来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俄国的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教师讲解: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提出问题:请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设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影响: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教师提问:从彼得一世推行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回答: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具有革旧图新的魄力。
3.教师过渡: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引进西欧的先进技术及军事理念,但拒绝其先进的政治制度,他的改革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对沙皇专制制度造成一次巨大冲击。
(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3页,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生归纳: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盛行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2.教师提问:当时俄国在位的沙皇是谁?他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的目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时间:1861年3月3日。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3.教师提问: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回答: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4.材料展示:
材料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师生探究:材料表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的局限性有哪些?
师生归纳: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掠夺。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三、课堂总结
纵观学习过的改革史,有中国的商鞅变法、日本的大化改新、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在这些改革历程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站在发展新起点上,如何深化改革,更要从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汲取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
俄国的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