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08 11: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分组发言的方式进行教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849年,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无独有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祖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也同样涌现出了一批勇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的热血青年,他们共同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那么,这场运动究竟是怎样爆发并发展起来的呢?又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20万华工担负起了繁重的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一战结束后,中国也以战胜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当时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期待胜利能改善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教师展示图片《巴黎和会会场》,提出问题:满怀希望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目标实现了吗?

学生回答: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结果:没有实现。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0页文字,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要求、主力和斗争形式是什么?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要求 主力 斗争形式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学生 示威游行


3.师生探究:“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师生总结:“外争主权”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内除国贼”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因此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提问:从1919年6月起,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主力变化: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变化: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教师点拨:这场运动已经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而工人阶级也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最终以卖国贼被罢免和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而取得了初步胜利。提出问题:它对当时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深刻意义?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师生探究: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师生总结:①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在五四运动中逐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③新的斗争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④新的群众基础——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⑤新的时代特点——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3.教师拓展: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阶段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最终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4.教师讲解:为了纪念这场青年人发起的爱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五四精神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所传承。提出问题:什么是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爱国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