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中国提出的伟大的发展倡议。你知道古代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吗?这条商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新课讲授
(一)张骞通西域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7页文字和第68页《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说说西域的大致范围。
学生回答: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教师讲述:西汉初年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勇敢地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使命。
3.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68~69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第一次出使 第二次出使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结果 使汉朝了解到 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教师引导: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二)丝绸之路
1.教师提问:观察教材第69页《丝绸之路线路图》。假如你是一位贩运丝绸的商人,想把货物从长安运到大秦(古罗马),会经过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教师提问:观察下图,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这一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汉朝输出的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西域输出的以动植物和宗教文化为主。由此可见,当时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3.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丝绸之路有何历史的作用?
学生回答: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教师提问:汉武帝时期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观察教材第70页地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描述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学生回答:路线一:山东沿岸→朝鲜、日本。路线二: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
教师补充:“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建立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5.材料展示:
材料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发表演讲强调,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教师提问: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你觉得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何价值?(学生讨论)
(三)对西域的管理
1.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与秦朝疆域相比,西汉疆域多了西域。
2.教师提问:西汉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的?
学生回答: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3.教师提问:西域都护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职责:西域都护是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负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教师引导:讲述“投笔从戎”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了解班超的生平事迹。
5.教师提问:班超出使西域立下了怎样的功劳?
学生回答:班超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虽未到达,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经营西域30多年。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三、课堂总结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的通道,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置了西域都护,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
◇板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
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