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孝文帝(467年—499年)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概述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双方、结果、特点)。
此次战争有何影响?
自主学习2、北魏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3、哪些史实能印证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何影响?
北民族融方交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北民族融方交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北民族融方交促进北方民族交融的重大改革?北民族融方交哪一时期出现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北民族融方交你能说一个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吗?北民族融方交孝文帝将都城迁至哪里?改革背景改革背景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公元383年前秦——东晋前秦大败东晋以少胜多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败 胜?指挥不当骄兵必败军心不齐改革背景鲜卑族 因居鲜卑山(大兴安岭)
而得名。
最早出现于秦朝。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90年,孝文帝进行改革。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为加强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
便于吸收汉文化制度。改革措施想一想:
为什么要迁都?材料一: 魏初,鲜、汉官号杂用。迁都后,改定官制,一依魏晋南朝制度。
——《魏书》汉化政策改革措施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材料三: 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
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材料四: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资治通鉴》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改革影响推动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交融。合作探究改革影响哪些史实能够印证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交融?
民族大交融有何重要意义?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互相学习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经验。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受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改革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北方民族大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众说纷纭材料: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弱和鲜卑族的灭亡。 ——摘录自百度百科
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进步。
二、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课堂总结背景措施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淝水之战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巩固统治。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增强北魏的实力推动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