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体会“香雪”及其他事物的象征内涵,理解有象征意味的诗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化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火车进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明确: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30里夜路。
这篇小说中出现得最多的物象是铅笔盒、火车,在预习作业中,同学们对课文提得最多的问题也是有关铅笔盒的。今天我们就从铅笔盒入手,走近香雪。
人物形象分析
香雪为什么想要换铅笔盒?请先找到相关段落。
学生齐读第57节
57: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它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
明确:因什么被嘲笑?(贫穷)换回铅笔盒的目的(挽回自尊)
香雪的心灵深处烙着一个因为贫穷而不光彩的痛,也因此有了文中香雪的铅笔盒情结,于是就有了换铅笔盒,我们来看看换铅笔盒部分,看看此时的香雪和之前看火车和做买卖的香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
6: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捂着耳朵······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43: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
再来看换铅笔盒时香雪一系列的行为?60:① 从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铅笔盒; 61:② 果断地跑去敲玻璃; ③ 坚定、轻巧地跃上火车的踏板; 57:④ 明明知道娘攒下鸡蛋不是叫她乱打注意的,但她还是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那只装有吸铁石的铅笔盒。 63:⑤ 为此还要独自夜行三十?里路;
小结:因为内心深处的铅笔盒情结,当香雪生命中一旦出现可以拥有这一铅笔盒的机会时,内心突然迸发出的热情,一举打破生活的常态,做出了可谓“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车”、“离家”、夜里“赶三十里”山路回家,我们从中看到香雪的变化:由胆小变得勇敢果断。
小组讨论:用四十个鸡蛋换一个铅笔盒,并因此走了三十里的夜路,你觉得香雪为一个普通的铅笔盒所付出的,值得吗?(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要注意言之有据)
认为不值得的小组先发言
1、不值得
①这40 个鸡蛋香雪的娘要攒多久,养一只鸡,生40个鸡蛋,这对穷山沟的人家来说是多么不易,而鸡蛋、核桃又是“很少的几样能换取钱物”的东西。这40个鸡蛋在每天吃两顿饭的山里人眼里是很重的,而这铅笔盒仅能放几只笔而已,不应该去进行这种不实惠的交换。何况香雪本来已经有了一个父亲给她做的木制铅笔盒。
②即使进行了这种交换,也不见得会获得自尊。
当她得到铅笔盒子“盼望她们再三盘问”时,她的回答依然可能受到同学们不同方式的嘲笑,香雪也许还不明白,自己和他们不同的不仅是铅笔盒子和两顿饭,今天问铅笔盒,明天可能问“书包”,“贫穷”就像“红字”一样深深地刻在香雪的脸上。明天你将面对的是什么,香雪,你知道吗?从这个角度讲这个交换是多么不值啊!
2、虚荣:?
香雪有点虚荣,她看到同学有泡沫铅笔盒,自己就也要有一个,而且她不顾家庭经济的困难,硬是要换回那个自动铅笔盒。
首先,那个铅笔盒的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他,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时还是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台儿沟再穷,也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纯朴的香雪。
一个人追求应该追求的东西,而且能够追求到,这很难说它就是虚荣。
香雪要在同学面前展现一个同样的铅笔盒,确实也有为自己挣回面子的意思,为此目的,她凭借的是自己艰辛诚实的努力,这就不是虚荣,而是一种维护做人尊严的自尊心,不能把虚荣心和自尊心混为一谈。
3、值得:
铅笔盒能让香雪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
我们来看看香雪“夜行三十里”部分,即66-75节,哪些地方写到铅笔盒?铅笔盒对香雪起到了哪些作用?
67: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68: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啊!
——铅笔盒给她带来了喜悦,让她从害怕变得不怕。
70: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能叫人瞧不起······
当她拿到铅笔盒子时,她已经没有害怕,不管夜多黑,也不管路多远,有了这个铅笔盒子,她就有了前途,有了理想,更有了尊严和同学们平等的目光。香雪是如此渴望地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啊!这小小的自动合上的铅笔盒使一个初中生由胆怯变得勇敢,承载着香雪的人生憧憬、理想和追求,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精神力量与财富,这还是一个普通的铅笔盒么?
铅笔盒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的特征和作用,思考它象征什么?(改变人的命运)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铅笔盒让香雪不仅对自身未来充满憧憬,还让她对台儿沟的未来怀抱更大的愿望。
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69: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的现在是怎样的?
参考:
贫穷、落后、闭塞
①“当火车开进台儿沟的时候,它走得十分匆忙,连车轮碾压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台儿沟太穷,连火车也不愿意停)
②火车虽然停留但却只停一分钟,表明台儿沟之小。
火车开过台儿沟,一切又恢复了寂静,这种寂静就是台儿沟原有的状态。
火车停时,有时要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暗示台儿沟的偏僻、孤独。
③姑娘们在车站做买卖,用核桃、鸡蛋、红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可见台儿沟的闭塞和贫穷,姑娘们如果换回发卡、纱巾和尼龙袜,要冒回家挨骂的风险。)
与香雪同在公社中学读书的女同学们故意一遍一遍地问香雪“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回答说“两顿”。(可以体现出台儿沟生活的艰辛)
香雪的木头铅笔盒:父亲做的,在台儿沟也算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同学看来,却是笨拙、陈旧的。这也说明了台儿沟的闭塞落后。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中学去上学,台儿沟太贫穷、落后,连学校都没有。
“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台儿沟闭塞,与外界无联系)
面对姑娘们的连珠般的问题,“北京话”不知所措地嘟囔着说“真没治”,因为这些问题在他看来也太简单了,这反映出台儿沟人的闭塞、落后。
65:香雪并不想去找他爱人的亲戚。可是,他的话却叫他感到一点委屈,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香雪委屈的是:质朴善良的山里姑娘无法被山外进步文明的生活所接纳,贫穷落后的山乡还不能搭上先进文明的列车,融入山外现代化的时代。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台儿沟的姑娘之所以现在要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姑娘不被漂亮的小伙子接受,火车只能停留一分钟,是因为它的贫困与落后,表现了香雪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我们一起来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观点:
换铅笔盒是不值得的,因为:
换铅笔盒是值得的,因为:
小结:铅笔盒让香雪有了追求,有了希望,一种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希望。有了香雪的这份追求,台儿沟一定不会永远在贫穷、落后、封闭之中。香雪迈出了走出台儿沟的第一步。当然我们盼望香雪通过明天后天的经历和磨难变得更勇敢,懂得更多,能有更多的追求和向往,乃至于能跨出台儿沟,去拥抱这个大世界,这样看来今天的第一步太值得了。所以关于“值得和不值得”这个问题,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香雪的这些变化,都是满载现代文明的火车冲击台儿沟的结果。
促使香雪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除了铅笔盒,还有?
三、1、铅笔盒对香雪如此意义非凡,可是当香雪换回铅笔盒,与姑娘们相逢时,她的“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
香雪的追求和其他姑娘有何不同?其他姑娘对香雪发现“皮书包”,因为铅笔盒追火车是什么态度?
香雪和其他姑娘毕竟是不同的,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会询问“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她会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她为了铅笔盒子会勇敢地跨上火车。香雪是果断的,香雪是执着的,香雪是有追求的。但是香雪的同伴们毕竟是不理解她的,他们对香雪发现的“皮书包”不感兴趣,她们知道香雪因为铅笔盒追火车后觉得好笑。今天,当香雪用40个鸡蛋换回一个铅笔盒时,那些姑娘们会怎样对待香雪呢?香雪犹豫了,她的“腿变得异常沉重了”。
2、为什么“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就哭了起来”?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骄傲?
74节:“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她冷静的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的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火车给了香雪力量和勇气,而“火车”在小说中既代表现代科技,更代表现代文明,在小说开头关于火车铁轨有这样一段描写:
“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勇敢地”说明要改变这块古老封闭的大地是要有勇气的,“悄悄地”、“弯弯曲曲”、“曲曲弯弯”写出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碰到种种困难。但“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可见火车的巨大力量必将带领人们冲向新的文明生活。香雪,这个大山的女儿,在现代文明向古老文明的挑战中,勇敢地走出来,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她预见到了大山的未来的时候,怎能不流出“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文章最后,连群山似乎也受到香雪的感染,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的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欢呼着台儿沟的文明时代的到来。
小结:铁凝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说过:《哦,香雪》“对我很宝贵,因为她体现了一种精神,?她是纯情的、干净的,一个人在经历了悲伤、惆怅等情绪后如果有《哦,香雪》?这样的作品做底色,是很好的。”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课堂训练:
请以“哦,香雪,你……”开头,续写一段话。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如:“哦,香雪,你真勇敢,为了一只普通的文具盒,你毅然登上火车,以至步行三十里夜路回家......”
哦,香雪,你终于大胆地追求文明了,在贫富的台儿沟,在不富裕的家,四十个鸡蛋意味着什么,但你,香雪,一想到家乡未来,你那强烈的自尊心和坚定的信念终于使你克服恐惧,作出了村里前古无人的壮举
哦,香雪,你真美!首先,我想到了第一单元中《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美是什么?香雪的白皮肤,洁如水晶的眼睛是美,纯洁与善良也是美,但更为重要的是她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勇气美。当我们面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的善良与质朴,自尊与刚强,坚定与执看,我们还能说她不美吗?
香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前夜,她渴望的是现代文明,她身上散发的迷人的淳朴,淡远的美,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香雪和她的伙伴们,连同整个台儿沟,在走向新时代的路途中,会经历怎样的变故呢?
作业:
请以“明天你将面对什么,香雪你知道吗?”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