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培优练习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
C. 有实践经验的工匠都进步成了科学家
D. 科学家开始对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世界博览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启迪。下列主题,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 )
A.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 “环境、资源与人口”
C. “科学、文明和人性” D. “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
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正确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B. 美、德等国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4.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过这样的描述:“(19世纪末)当英国人从陶醉的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新的太阳”跟什么历史事件最有关联?(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工业革命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现在很多城市的公交汽车上开始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持卡者只要将卡在车门口的一台小机器前一晃,机器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
请思考并回答:
(1)电磁感应现象是谁最早发现的?这一发现与哪次科技革命相关?)
(2)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这次科技革命出现了哪些新能源?
(3)从材料中的这些现象,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如,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如,爱迪生是美国科学家,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76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这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国经济的发展超过了英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当英国人从陶醉的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可知,它描述的现象实质上反映了英国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的科学家完成的,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超越英国,处于世界第一位。所以“新的太阳”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有关联。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答案】(1)法拉第 、 第二次工业革命
(2)电气时代 、 电力 、石油
(3)科技给人类带来很多便利,或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等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以电的发现和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电力 、石油新能源;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科技给人类带来很多便利。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练习
1.19世纪,在电力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涌现了许多成果,下列成果与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 B.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发电机——格拉姆
C.实用性电动机——西门子 D.发明留声机——富兰克林2.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卡尔.本茨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达尔文3.在很多公交汽车上使用“非接触式公交IC卡”,该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持卡者只要将卡在车门口的一台小机器前一晃,机器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谁最早发现的吗( )A.爱迪生 B.赫兹 C.格拉姆 D.法拉第4.西门子股份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它的创始人西门子于1866年发明了(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留声机 D.变压器5.1931年,当“发明大王”逝世时,美国全国熄灭电灯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富尔敦 D.福特
6.内燃机是以燃油在汽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内燃机的创制源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7.在国际上,该品牌(如右图)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
(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该品牌汽车发明于(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航空飞行器的先驱”之称的人是( )
A.卡尔.本茨 B.爱迪生 C.史蒂芬孙 D.莱特兄弟9.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10.我国已进入汽车消费时代。追溯历史,为汽车的发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莱特兄弟 B.爱迪生 C.本茨 D.史蒂芬孙11.2017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举国欢庆,举世瞩目。最早发明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1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新的工业部门包括( )①电力工业 ②棉纺织业 ③汽车工业 ④石化工业 ⑤面粉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1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欧美国家普遍通过立法,加强社会保障
C.英国先行展开工业化,成为世界发达地区D.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完全联为一个整体14.右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 电话女士
15.科技成果惠及全,人类,日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精彩纷呈 享受科技】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展示了飞机、电动公共汽车,首次出现冰淇淋和汉堡包。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中涉及的飞机、汽车的发明者分别是谁?说说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源问题 全球关注】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电荒”“油荒”和发电用煤告急的现象,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脉,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2)材料二中被称为工业血脉的三种能源,哪些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开发和使用的?
答案
1.【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B
6. 【答案】B
7. 【答案】A
8. 【答案】D
9. 【答案】D
10. 【答案】C
11. 【答案】B
12. 【答案】B
13. 【答案】C
14. 【答案】C
15. 【答案】(1)莱特兄弟、卡尔·本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电力和石油。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练习
1.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蒸汽时代的到来
C. 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3.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 )
A. 长安福特 B. 北京现代 C. 东风本田 D. 上海大众
4.1901年下半年,莱特兄弟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他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利用风洞进行了200多次各种类型的翼面试验,记录了一整套的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教据设计出了飞机。由此可见,莱特兄弟能成功发明飞机的原因是 ( )
A. 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B. 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C. 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 D. 个人的不懈努力
5.“轮子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但自从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来驱动这些轮子后,它们就迅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材料中“使用内燃机来驱动这些轮子”的发明是( )
A. 火车 B. 汽车 C. 飞机 D. 轮船
6.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拂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 瓦特 B. 爱迪生 C. 卡尔.本茨 D. 西门子
7.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它是 ( )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内燃机
8.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电动机的发明
C. 电器的发明 D. 内燃机的创设
9.“1879年12月25日,参观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一项最新发明,那是60盏电灯释放出的光明,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这一神奇东西的发明者来自(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
(1)材料一中,“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使用与什么能源有关?这些成果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材料一中,“经济统治”你是怎么理解的?
(3)阅读材料二,请你谈谈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所以,“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汽车的发明和飞机的研制,D项符合题意;①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需排除含①或④的ABC三项。故选D。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到191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蒸汽时代的到来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C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在15到19世纪;D性电气时代的到来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课本所学,汽车首先是由卡尔·本茨申请专利的,但是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是亨利·福特。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福特本人也被称为“汽车大王”,其家族成为美国几个主要财阀之一。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他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利用风洞进行了200多次各种类型的翼面试验,记录了一整套的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教据设计出了飞机”的信息可知,美国的莱特兄弟为了研制飞机,不辞辛苦,克服种种困难,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题干材料说明了他们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D项符合题意;ABC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使用内燃机来驱动这些轮子”,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等都以蒸汽机为动力。AD两项不合题意;飞机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但不是驱动轮子运转的。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拂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爱迪生。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为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机器。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是在18世纪广泛使用的动力机器,故A不符合题意;发电机、电动机与题干的“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不符。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采用的机械动力是内燃机,所以卡尔·本茨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内燃机的创设。A项是火车和汽船的动力机械;B项是电产生的动力机械;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参观一项最新发明,那是60盏电灯释放出的光明”由此可知,参观的新发明是电灯。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他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0.【答案】(1)石油、电力。第二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对经济影响深远,深入到各个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如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等。
(4)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化害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绝不可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科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汽车和飞机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内燃机所需的能源是石油;有轨电车是在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后出现的交通工具,它所需的能源就是电力;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汽车、飞机和有轨电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成果。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经济影响深远,深入到各个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的废气、废水造成了环境污染。
(4)根据两则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问题,所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从策略上说,我们要在发展的同时主义化害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发展经济绝不可以环境为代价。